丁沟中学校本课程
书画艺术鉴赏
主编谢永超
编审何玉明
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校本课程编写组
目录
第一篇中国古代花鸟画
第一讲古代花鸟画………………………………………04
第二讲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色……………………………09
第三讲两宋时期是花鸟画繁荣时期……………………………13
第四讲元代花鸟画.................................................................16
第二篇中国山水画
第五讲作品赏析溪山行旅图…………………………………….19
第六讲当代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21
第三篇中国人物画
第七讲如何欣赏中国人物画……………………………………25
第八讲历史故事画………………………………………………26
第九讲仕女、道释画…………………………………………..30
第十讲风俗画、肖像画…………………………………………32
第四篇历史上书法名家
第十一讲古代书法……………………………………………… 37
第十二讲中国近代书法家………………………………………50
《昙花争艳》谢永超
鸟语花香作为大自然中美的对象,早在三代上古,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绘事之妙,亦相继寓兴于此,与诗人相为表里。
第一篇中国古代花鸟画
第一讲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按传统的分法,可分成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中国花鸟画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存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来看,此时兽畜画已相当成熟。经五代直至清代,花鸟画与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这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是不多见的。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概括说来可以分成工笔和写意两大类。从色彩上的差异,可以分成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等。
如同中国古代人物、山水画那样,花鸟画也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所谓写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强调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突出的表现,如元代画梅名家王冕,他画的梅花充满生气,清新可爱,而且具有鲜明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他的《墨梅图》的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表明了他在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年代里,不甘心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和他自己的抱负。
当然,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是逐步形成的。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那样,某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写生,抒情、言志的成分并不明显,有时则更多地强调抒情、言志,尤其是当明代以徐渭为代表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之后,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就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更好地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前者可以宋代的花鸟画作实例,后者则以明、清水墨写意花鸟画为代表。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而且追求细节的真实。宋徽宗赵佶控制宫廷画院的时候,要求画院的画家研究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画不同时间的月季花要画出花蕊、叶子的不同变化。现存的崔白的《寒雀图》、李嵩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崔白的《寒雀图》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同时,画家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但以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花篮中的茶花、蜀葵、萱草等一组花卉,不仅形似,而且极富生命力。
佚名的《出水芙蓉图》,画幅也很小(?),但画得十分精致生动,而且是用没骨画法(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整个画面似全用色彩画成,不见墨线的痕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时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与宋代的强调写生的花鸟画相比,明、清两代的
书画艺术鉴赏-扬州江都区丁沟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