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古已有之。新时期下,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以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一、高校校园文化涵义
高校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历史、使命、物质环境、标准、传统、价值观、办学实践、信仰、假说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的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指导高校学生个体或团体行为以及为认识理解校园内外一些事件、行为提供参考框架的一种模式”。校园文化建设是在社会人文环境和大文化背景下,在学校这一特定社会空间内,集中展示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片面
本质上讲,校园文化当中校园物质文化是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而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实际当中,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普遍过于狭隘,单纯的将校园文化建设理解为精神范畴,而建设过程当中又偏重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二元特质,从功能上忽略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属性。主要表现,第一,对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理解模糊;第二,偏重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中制度、管理隐性文化建设,丢失了作为校园文化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功利化倾向严重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功利、实用倾向明显,出现了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动机的偏差,参与行动过分讲求利益目标。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校园文化当中的载体活动作为增加自身光环的筹码,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到看得见、用得上的成果,给校园文化蒙上了一层市井气和商业味。与功利性相联系,一些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意义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偏重于校园文化的娱乐性,忽略其教化导向作用,使校园文化的哲理性、艺术性遭到抑制,仅仅沦落为一种娱乐方式。直接造成学生对感官享受的追求,沉湎于各式社团活动,图一时快乐。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功能根本得不到发挥,没有实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三)校园文化建设网络作用发挥不够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为推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和信息服务,扩大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大学生成才。同时,网络也对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而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不具备道德自律,容易造成自身道德人格的缺失,使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的内容、体裁、载体受到冲击,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网上一些色情、暴力的渲染,腐朽生活方式的泛滥严重冲击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使得大学生偏离正确校园文化的教育引导。因此,有必要创新机制,研究对策,将网络化的影响引导到正效应的道路上来。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转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首先深刻理解校园文化的含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