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巡视组有啥新招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在现代中国,对于这句话阐述最深刻的当属朱光潜,他曾说:“没有一个过去史真正是历史,如果它不引起现实的思索,打动现实的兴趣,和现实的心灵生活打成一片。过去史在我们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所以一切历史都必是现时史。”
对于普通青年来说,朱先生的话有些绕,还是需要一个翻译。用现代的白话文来说,意思就是:历史总是为现实服务的。深刻是深刻,总觉得还是隔了一层。
又有一种说法,比朱先生的解释直白多了:一切当代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在历史找到出处。这话直白。就拿当下最火的反腐来说,11月18日,稍事休整的中纪委又来了新动作,王岐山亲自部署2014年第三轮巡视。
具体的制度,得放到历史中,才能显示其深刻。在历史上,这可是大有源头的,汉代的刺史制度,唐代的六条巡察制度等,可谓导历史之先河。不同的是,汉代的刺史只是个小官,唐代的按察史可是皇帝身边的大臣。不过,这两个朝代都没有解决的是,怎么不让巡查史变成一级行政官员?
这个难题,在老王手中解决了。巡视组组长一次一授权,并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三个“不固定”更是解决了这个历史难题。但显然,深谙中国传统治理之道的老王,并不满足于解开一个历史难题。这不,他更是要求巡视在
“专”上着力,在巡视传统之外,开创了一个叫“专项巡视”的东西。而老王的这个手笔,必然会成为克罗齐笔下的“历史”,在未来有着它的价值。
首先,这轮巡视可以视为巡视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以常规巡视为主,以专项巡视为辅,专项巡视主要是为以后积累经验。而在这轮巡视工作中,清一色都是专项巡视。
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的区别,前者是阵地战,是常规武器;后者是运动战、麻雀战和地道战,出其不意,是非常规武器,甚至可以成为战略导弹,既有精确制导,也有指哪打哪的功能。王岐山说得更直接:“可以围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开展巡视。”因此,专项巡视的要害在于,不按常理出招,不是走一趟就好了,而是随机而动,哪里反应强烈,哪里有问题,就可以巡视哪里,巡视无死角,且一个月内就要完成任务,效率之快,足见王岐山的整体布局之大。但是,进入巡视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并不意味着只有专项巡视,也不意味着巡视过了,就安全无恙了。早在7月份,王岐山就放过风,“巡视过后再杀个回马枪”。
其次,专项巡视的一个特点是“与纪检、组织等部门的协调”,这可能是本轮巡视的一大特征。有一个一直被大家忽略的点――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时担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换言之,巡视组发现的线索,能直接转交给中纪委、中组部两大系统,因为两位副组长,一位是中组部部长,一位是中纪委排名第一的副书记赵洪祝,能够直接调动两大党内系统的资源和力量,通力配合
――这也是为何让这两人担任副组长的深意。
而专项巡视组并非是案件受理者,它的作用乃在于“捋出问题线索、掌握巡视对象情况”,实际上正是中纪委三次会议所要求的。聚焦主业,也就是党纪检查和反腐,而将部分具体的取证、检查等工作剥离,交予其他部门,形成反腐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专项巡视充分表明了中纪委是反腐的“主轴”和主力军。
再有,在第三轮巡视中,总共有13个单位被巡视,其中,两个是国家机关,即文化部和环保部;两个是人
第三轮巡视组有啥新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