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doc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通过讨论国有林区的基本情况和问题,提出了国有林区改革的思路。认为国有林区的问题需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破解。建立和明确多种产权所有形式,建立产权的市场化交易体制才能够为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找到出路。
关键词:国有林区;产权改革;经济体制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东北和西南地区陆续组建了135个以木材生产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区森林工业企业局。它们形成了经营面积约为5113104hm2的国有林区。%,%。,%。
国有林区设立的初衷是发展林木生产。其选择了森林资源集中和森林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这些地区集中分布于大江大河的源头和沿岸、大型水利枢纽的周围和重要山脉的核心地段。这些地区同样是生态涵养和保护的重要地区。但在国有林区设立初期,生态保护的理念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在政策层面更没有影响力。这也为整个后期国有林区发展转型埋下了伏笔。
一、背景
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主体,我国最大的后备资源培育基地。1949年到2000年间,,占全国木材产量的1/2,占整个林业系统木材产量的2/3。
国有林区曾经对中国的财政收入有过重要贡献。新中国初期进行建设时,工业比较薄弱,传统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如何进行快速资本积累是重要问题。国有林区由于现存资源比较丰富,为初期工业化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国有林区的生产为当时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原材料,同时也是建国初期财政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林区的经济社会有其特殊性。大部分国有林区建立之前是原始森林,当地不存在对应的城镇和社会组织。所以国有林区开发建设的同时,也进行了生活和社会性设施的建设。这既包括以通路、通水、通电等为内容的公共设施体系,也包括公检法和科教文卫为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齐全的林区社会,共有人口500万左右。行政区域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云南、四川、西藏、山西、甘肃、新疆这9个省(自治区)。
森工局的管理体制一开始就有计划经济色彩。135个森工局经营的森林资源有85个局直属中央管理,其余的属省级政府管理。
国有林区一直受三危问题的困扰。由于长期承担国家下达的木材生产任务和各项上缴指标,国有林区超负荷开采,致使企业陷入了可采林木资源危机、林业企业经济危机。这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概念。当时虽然进行了改革,但缺乏真正触动深层次矛盾的改革,国有林区的经济体制延续至今。国有林区由于功能转型,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的经营变得艰难。以往国有企业职工所包含的各种保障和福利减少,使得林区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程度比周围农村更为严重,陷入了林业职工生活危机。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提出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通过在10年将近1000亿元的补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有林区的危困局面。但是三危问题并没有根本上解决,甚至在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发展。纵观国有林区的改革历史和出现问题,国有林区的改革并不是经营权放活和管理体制的问题,也不是经济政策的问题,而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建立和明确多种产权所有形式,建立产权的市场化交易体制才能够为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找到出路。

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