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双赢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校企合作于学校而言,能够很好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可以优先获取优秀技能人才,也可以间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但在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作者通过走访调研,对合作方法与途径进行探讨,提出了实现双赢的对策,并得出校企合作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赢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许多尝试与探索,具体表现为“零距离对接”、“捆绑式”、“全过程参与方式”等。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在现阶段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方面很是热情,寻求合作的对象,但是被寻找企业积极性不高已成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瓶颈。
1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热情高涨,但是,学校太过注重于自己学校人才的培养,从而跟各个企业需要的人才有差距。现在,好多院校仍然应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专业课与文化课相结合的模式。专业设置上脱离生产企业的实际。在培养方式上也过于大众化,学生到企业实习时比较缺乏针对性,实际动手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也是相差很大,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让企业有一种负担,不愿意投入精力与财力来参与合作,必然增加了校企合作的难度。
合作关系上的不稳定性
高职院校与一些生产企业的合作关系有着较大的不稳定性,其原因之一是收到企业生产状况影响,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好,校企合作关系较为融洽,但是当生产出现下滑,企业甚至取消与校企合作。企业看重的是用人而不是去培养人。另外,受企业用工理念的影响,企业一般不在同一学校或者地区招收太多员工,怕引起一些管理上的困难。
校企合作深度政府缺乏政策支持
尽管目前,我国比较重视校企合作,但是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目前对于已形成的校企合作方式,大都是学校求生存、求发展和适用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的合作关系,多数也是在订单培养、项目支持、实践基地建设和员工培训等个别方面。高职院校大多是“三改一补”形成的,科研实力不足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深层和长远合作关系无法实现。
2 校企合作双赢方法和途径探析
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不能只呼吁企业为社会培养人才,而是从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出发,培养有用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有效途径和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通过工学结合现状分析、深化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措施以及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工学结合中实施校企双赢的方法和途径。[1]
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
在知识迅速发展时代,如今对各个企业的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的企业人员不但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这样以来,校企合作办学就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其中,“订单班”培养模式为企业搭建了人才培养“直通车”,同时,校企合作又便于培养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从而使学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零距离”上岗。近几来,订单培养,已经受到各个企业单位与各个院校的欢迎。我院
校企合作双赢的方法与途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