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与结构化金融产品
摘要:金融危机之后,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法律制定者,监管者以及评论家已经开始质疑信用评级机构在市场混乱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其在结构化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作用。
关键词:评级机构;资本市场;结构化金融产品评级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级债务市场的信用危机正在产生深刻的社会以及经济后果。在这一环境之下,法律制定者,监管者以及评论家已经开始质疑信用评级机构在市场混乱中所扮演的角色。从批判的眼光看,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共识,即监管介入是必须的。这一共识在2009年四月份的20国集团峰会中进一步体现,本次峰会声明:“我们已达成一致意见,必须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活动进行更多有效的监管。因为它们是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因此,发达经济体开始采取措施关注信用评级机构参与结构化金融产品可能引发的问题。在此之前必须全面明晰评级机构对资本市场的作用以及结构化金融衍生品的评级过程。
一、信用评级机构与资本市场的运转
信用评级机构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机构。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估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30家评级机构,其中的30家在G10国家的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评级机构可以在国家范围,地区范围或者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一些评级机构仅对少数几种证券进行评级,而另外一些则有能力在给定的市场中利用统计模型对所有证券进行评级。信用评级可以聚焦于具体的固定收益证券,包括复杂的结构化金融工具等,也可以聚焦于其他证券,诸如公司债券,市政债券以及政府债券等。除了提供信用评级,评级机构也会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这些服务包括评级评估服务,此时,它们会评估公司暂时采取的行为对发行人信用评级可能造成的影响。其它服务包括旨在协助金融机构和其他公司进行信贷以及潜在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植根于美国,并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评级业务。
传统意义上,信用评级机构的收入来自于投资者支付的认购费用。在20世纪70年代初时,信用评级机构改变了它们的业务模式,开始向证券发行人收取评级服务费用。现在,规模较大的评级机构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向发行人征收的费用。
信用评级机构对发行人的信用度做出评估,他们给出的评估基本上就是对发行人整体上及时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评价。他们也提供对单个债务工具的评级,这一评级表明单个证券违约或者延期偿付的可能性。他们的评级并不会给出是否应该购买或者出售特定债券的意见。他们仅仅是旨在传达有关证券安全性的信息。既然其主要功能就是评价信用风险,信用评级机构并不会对投资的经济吸引力做出评价。单个投资者可能偏好于购买信用度较低的证券,因为他们会由于承担额外风险而获得相应补偿。此外,一项评级并不会传递出评级机构对发行人权益证券真实价值的看法。总之,信用评级机构的活动可以矫正存在于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一些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
至于结构化金融产品,信用评级对发行人和投资者都具有很大价值。评级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与资产支持证券相关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从而有助于他们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从这一角度看,
“评级机构执行了与证券法同样的功能:减少证券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至于资产支持证券,评级的贡献也得到支撑,因为评级会涉及与证券有关,特别是与基础资产有关的私人信息。
换句话说,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与结构化金融产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