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9、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0、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1、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2、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3、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称为腔肠动物。
14、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5、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6、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17、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8、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19、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0、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它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温不恒定,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22、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正常的新陈代谢。
23、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24、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25、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73116296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