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慢镜头的艺术功能
摘要:慢镜头作为电影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有多方面的艺术功能及感染力。本文以多部影片中典型慢镜头的使用为例,从试听表现与情节需要两方面诠释慢镜头的艺术功能。
关键词:电影;慢镜头;艺术功能
1 视听表现
表现华丽动作
早期武侠片中慢镜头使用不多,一般为了突出正面人物神勇,导演故意夸大动作时间,配上叫喊,显得很有气势。近现代的导演,能将中国传统武术中动作的柔美和谐揉入到紧张激烈的打斗中(如张艺谋的《英雄》00:38:30),充分利用快慢镜头相互交叉,远景近景不停切换来表现一种更加富有张力的动作语言。运用慢镜头可以将武林高手静时的长衫飘飘和动时的天马行空表现得灵气十足,充分体现了武侠小说中蕴含的意境,使得打斗场面仿佛一场优美飘逸的舞蹈以及浪漫气息的暴力展示。
慢镜头在打斗、枪战和战争场面用的非常多。这些场面动作比较快,运用慢镜头可以让观众看得清楚。同时,慢镜头可以淡化血腥,使得动作华丽。《大侦探福尔摩斯》中的搏斗戏(00:17:28)中,慢动作使得我们能够看清楚福尔摩斯的动作,使我们了解福尔摩斯的思路,表现了他的机智灵敏,同时通过镜头让我们看清楚肌肉的细节,使得打斗非常有力道。《斯巴达300勇士》中的战争场面(00:47:55)非常震撼,史诗感很强,影片充分运用快慢镜头切换,强烈的冲击力保持视觉新鲜感。通常慢镜头是减慢影片的节奏,为何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1)快慢镜头交替使用:在《黑客帝国》中的枪战戏(00:00:52)中,完美的运用了快慢镜头的切换,配合快节奏的音乐,使得影片充满节奏感,一张一弛仿佛一场飘逸华丽的舞蹈,在枪林弹雨中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张力。回顾上面提到的《斯巴达300勇士》和《大侦探福尔摩斯》,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导演均使用了快慢镜头的切换,使得影片的打斗非常勇猛,富有张力,保持了视觉的新鲜感。2)夸张的音效使用:《斯巴达300勇士》战争场面的声音,除了一些正常音效外,导演还会添加一些富有气势的类似于野兽怒吼的声音,尤其当国王击中波斯人时,这种音效非常明显。在《大侦探福尔摩斯》中也如此,打斗开始时福尔摩斯扔出手绢为了分散对手注意力时,我们发现手绢飞舞发出的声效明显夸张,加入了重混响,之后的打斗也加入了野兽的怒吼声。这些夸张的音效,使得慢动作更加有气势。
表现美好时刻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而慢镜头被普夫多金称为“时间的特写”,它的运用可以夸张并延长时间,让人们充分感受美好时刻和美好的情绪。在《妖夜荒踪》(00:02:35)中的“Magic Moment”,慢镜头的运用使得我们感受到无尽的诱惑与性感,一切尽在不言中。事实上女主角帕特里夏。阿奎特只走了几步,慢动作使勾引变得恰当。在《青春年少》(00:00:35)中的结尾处,男主角终于和他暗恋的老师跳起了舞,这时运用慢镜头,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男主角内心的欣喜。
为了表现美好的时刻,慢镜头段落通常没有任何音效及对白,只有美好的音乐。音乐可以渲染人物情绪,而无音效使得世界仿佛抽离一般,一切尽在不言中。在景别上,导演通常选择近景或特写,这时主角占据大部分画面,环境变得零碎模糊,观众注意中心往往在人物肖像和面部表情上。
渲染基调
慢镜头用来渲染基调情绪,通常运用在文艺片中,例如昆汀?塔伦蒂诺的《落水狗》
浅析电影慢镜头的艺术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