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注重渗透德育
摘要:“教之道,德为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它强调“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是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优化
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过程,是一个使教材中语言知识的思想内涵变为学生德育要素和思想品质的过程,是一个利用英语语言材料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人文思想和社会意识的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影响、考察、评价学生,优化课堂结构,渗透德育,始终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
一、优化课堂结构,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在发现了德育因素后要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百个英语单词中, 有些可以直接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如motherland“祖国”这个单词,在英语里它是个复合词,是由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这两个单词组成的。在学习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先教land“土地”这个单词,然后让学生说出学过的mother“母亲”这个单词。教师把这两个单词合起来写在黑板上,请学后动脑筋思考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英语单词,它的汉语意思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我们中国人常把什么比作母亲”。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说教,无须使用过多的汉语,就能使学生通过学习“祖国”这个单词的过程,感受到把祖国比作母亲是世界各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感表现,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lesson 1时,我让学生绘制不同国家的国旗,并让他们解释五星红旗的含义,介绍近百年来中过去。接着模拟香港、澳门回归的景象,同时让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组织一次简短的升旗仪式,教师指着一面国旗,有感情地说一遍,并要求学生重复:we love our national flag(我们热爱国旗),we love our motherland(我们热爱祖国)。当雄壮的国歌响起,学生被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所震撼而饱含热情地喊出:we are chinese. we love china.
二、优化课堂结构,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注重理想的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进行德育,寓教于乐。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不定期地进行英语故事演讲,让学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优良品质。在一次六年级的阅读课上,我课前有意识地给他们找了一篇关于伟人的文章 a man who never gave up。我发现,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关于理想教育的素材。上课后首先让学生通读了一遍,在学生理解了文章,做了几道判断题后,
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注重渗透德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