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序号1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上课地点
教学单元名称
项目一汽车维护与保养制度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
能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5)具有承担责任的意识。
(6)具有工作责任感。
目标群体
学生
教学环境
实训室
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一汽车维护与保养制度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汽车维护制度
●理解汽车各级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能解释汽车各级维护的含义
●能写出汽车各级维护的具体操作内容
任务目标
,行使里程 39 917 km,到一汽大众维修站进行保养。服务站根据此车行驶里程制定一个保养计划即派工单,修理工根据派工单为此车进行一系列保养。通过此任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汽车维护保养制度,掌握各类维护与保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汽车维护与保养的目的与意义
汽车经使用一定的里程和时间间隔后,根据汽车维护技术标准,按规定的工艺流程、作业范围、作业项目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预防性作业即为汽车维护与保养。定期地对汽车的各部分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紧固、调整或更换某些零件所进行的一些日常工作,目的在于保持车容整洁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汽车早期损坏。
汽车维护的目的就是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行车安全,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效能和降低运行消耗,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汽车维护与保养的管理规定
根据1990年原交通部颁布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汽车维修机制推行“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的原则,即汽车维护必须遵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规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按期强制执行,不得拖延,并在维护作业中遵循汽车维护分级和作业范围的有关规定,以保证维护质量。
三、维护的作业与保养规范及作业范围
维护作业包括清洗、检查、补给、润滑、紧固、调整等内容。
维护分为定期维护和非定期维护;定期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非定期维护分为季节性维护和走合维护;季节性维护可结合定期维护进行。
四、汽车定期维护与保养周期和非定期维护与保养
1)日常维护与保养的周期
日常维护的周期为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
2)一级维护与保养的周期
一级维护的周期在汽车行驶2 000~3 000 km选定,或根据车型要求。
3)二级维护与保养的周期
依据各地条件不同,二级维护的周期在10 000~15 000 km选定,或时间间隔为60~90天。
现行的维护制度着重于加强强制性的日常维护,增加检测性定期维护。即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实行定期强制执行,提高汽车安全、节能、环保与寿命等性能;对二级维护先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
作业
见教材P7任务工单
教学反馈
(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 序号2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上课地点
教学单元名称
项目二汽车维护与保养前台接待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
能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5)具有承担责任的意识。
(6)具有工作责任感。
目标群体
学生
教学环境
实训室
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汽车维护与保养前台接待
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前台接待的细节和要求
●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前台接待的操作规范
能力目标
●能礼貌地接待汽车与维护保养客户
●能对前来汽车4S站维护与保养的客户的车辆进行验收
●能根据客户需求制订维护与保养派工单
任务目标
《汽车维护与保养》全套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