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临床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健康意识、维权意识和医疗需求等均在不断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必须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不但要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和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医疗风险意识,强化伦理道德,提高临床技能和创新及写作能力,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还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其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临床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主题。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现行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主要采取学校与医院相结合的模式,从学生逐步过渡到医生,但目前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轻视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现象。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服务性及社会性极强的科学,研究生进入临床阶段后,需要按培养方案进行严格的临床科室轮转培训,使其不但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而且还要懂得医疗法律法规、具有医疗风险意识和高尚的医德,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医疗法律法规教育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文化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医疗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由于医疗技术发展水平本身的局限和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医疗纠纷在所难免。因此,为确保医患双方的利益,在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医疗法律法规教育,使其懂得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医疗法规显得尤其重要,这些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等。同时,为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临床研究生还必须懂得和严格遵守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核心制度,如首诊医师负责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知情同意签字制度,等等。
二、医疗风险意识教育
医疗风险是指医疗过程中不确定的有害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医疗纠纷,存在于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医疗风险意识指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行为时,对所承担风险的认识程度,通过风险意识教育可使研究生明确医疗风险观念,有效防范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学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按注册的执业地点、类别及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等业务,面对的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人,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同时,有些社会不法分子刻意用各种手段进行违法活动,侵犯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越来越多,加大了各种医疗工作的风险。
医学研究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经历不丰富,加强研究生医疗风险意识教育非常必要,培养研究生在懂得和遵守医疗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高医疗风险意识,正确面对各种医疗问题,理智解决,学会保护自己。
三、科研诚信与伦理道德教育
医院在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的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加强诚信教育,要求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具有坚定的科研意志,不怕困难、不怕失败,遵守科研道德,诚实、守信、求真、务实、严谨、淡泊名利、不弄虚作假。尊重前人的工作,不能抄袭或剽窃他人的成果,不把一切成绩据为己
新世纪临床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