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正常人体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代谢、生长、发生发育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剖学姿势:眼平视,肢下垂,肢并拢,掌和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理解):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面(理解):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指机体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两方面。
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用于合成自身成分,并存储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指机体分解自身成分,释放能量供机体利用,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物质代谢: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储存、转化、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兴奋性是机体活着的标志。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
刺激: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反应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兴奋和抑制。
兴奋: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安静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安静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阈值或阈刺激):刚刚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强度的大小反应组织兴奋性翻高低,阈值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阈值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外环境: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
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最为重要。
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包括条件反射(后天习得)和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调节精确、持续时间短暂。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5个环节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体液调节指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借助体液运送而实现对机体功能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发挥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范围广泛。
自身调节指环境条件变化时,器官或组织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范围局限、调节准确而稳定、调节幅度较小。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膜主要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各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球状蛋白质。
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包涵物。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糖体:成蛋白质的基地;质网:面内质网:成和分泌蛋白质;滑面内质网:参与脂质代谢、合成固醇类激素等。高尔基复合体:细胞加工厂;溶酶体:细胞内消化器;微体:细胞的防毒小体;中心体:细胞
正常人体学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