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2003年度组委会给予巴金先生的颁奖词!
让我们走近巴金,走进《家》,走进他所创造的文学世界,用敏感的心灵去体会巴金先生蕴藏其中丰富的情感吧!
家
巴金
张新梅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概括故事情节
2、鉴赏人物形象典型意义,品味文本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4、从情节与人物关系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巴金 (—),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 1927年用巴金笔名开始了创作生涯。在1929年到1937年,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同年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走近作者
这篇小说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瑞珏即将临盆,却遭受“血光之灾”,被逼搬到城外待产。
走近情节
人物各自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陈姨太等长辈
拥护“血光之灾”
觉新瑞珏
觉慧、觉民
袁成
无力反抗
无奈接受
坚决反对
竭力劝说
巴金曾经说过:“书中那些人物都是我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亲身经历过的,”“所以我要写一部《家》”“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宣告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走上崩溃的路,走到他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
吾用吾手写吾心
1、这些话对觉新虽然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是他和平地接受了。
“晴天霹雳”与“和平接受”形成极大的反差,表现了觉新面对长辈们“血光之灾”时愤怒而又只能接受不公平待遇时无奈的心情。
品味文本语言
2、觉新皱着眉头看了觉慧一眼,默默地点了点头。“你疯了?”觉慧惊讶地说,“你难道相信那些鬼话?”
“我相信那些鬼话?”觉新烦躁地说,“我不相信又有什么用处?他们都是那样主张!”他绝望地扭自己的手。“我说你应该反抗,”觉慧愤怒地说。他并不看觉新,却望着窗外的景物。
“皱着眉头”“惊讶”“烦躁”“愤怒”一系列动词的运用,集中反映了两人在面对“血光之灾”时,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更有力地体现了觉新性格中逃避而又顺从的弱点。
3、不错,你们胜利了。你们反抗一切,你们轻视一切,你们胜利了。就因为你们胜利了,我才失败了。
“你们胜利了”“我才失败了”,言辞激烈,我们仿佛看到了觉新面对弟弟们责备时,他内心的愤怒、委屈以及对自己身上沉重枷锁无力反抗的呐喊!语言情感色彩浓厚,感染力极强。
《家》巴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