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的教学过程
说明: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模式,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导入:人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发育成成人;一颗小小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伤口很快愈合,新形成的细胞和原来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上没有差异,这种细胞增殖的方式就是有丝分裂,这节课我们学习有丝分裂。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2-114有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
?
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什么异同点?
。
?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
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
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做物质准备。(占时90~95%)
细胞变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加深,细胞的体积略微增大
物质变化:DNA复制加倍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1)前期:染色质→染色体。
每个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核膜、核仁消失,细胞核解体。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2)中期:DNA高度螺旋化。短粗的染色体清晰可见。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在“赤道板”上
(3)后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核遗传物质DNA均分。
(4)末期:DNA解旋,染色体→染色质。新的核膜出现,细胞核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赤道板中央位置出现细胞板,并向外围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分离成两部分。1个亲代细胞 → 2个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3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点
发生时期和内容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不
同
点
前期(形成纺锤体
的方式不同)
细胞两极发出纺
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
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形成子细胞
的方式不同)
细胞中央出现细
胞板扩展形成细
胞壁,一个细胞形
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中部向内凹
陷,一个细胞缢裂成
两个子细胞
4 先出示各个时期的模式图,然后以动画的形式出示分裂过程,并强调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自学指导(二):能力提升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染色单体、DNA分子之间的关系(画图展示)
以一条染色体为例,来探讨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行为的变化
(体细胞染色体2N)为例,探讨染色体,DNA数量的变化
:染色体与染色质,细胞板与赤道板,星射线与纺锤丝
(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总结:
1.
2.
3.
间
前
中
后
末
时期
2N
4N
染色体数目
间
前
中
后
末
时期
2N
4N
DNA数目
课堂练习
,选择有关细胞有丝分裂时期:
(1)着丝点分裂为二(
有丝分裂的教学过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