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沿海地区出现
甲午战争后——初步的发展
辛亥革命到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
抗战前夕(1927—1936)——短暂的发展
抗战时期(1937—1945)——沉重打击
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原因
1西方侵略,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3洋务运动的诱导。
分布沿海地区的原因
1原有经济基础好。
2交通便利。
3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该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
两个途径
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的近代工矿企业。
2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工业多分布于轻工业
1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不能生产机器。
2轻工业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获利较多。
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概况
时间
新设厂矿总数
投资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新设厂矿数
每年投资额
(万元)
19世纪70年代--甲午战争前
50
470
2
20
1895—1913
549
30--31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1帝国主义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环自然经济,扩大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
2“实业救国”潮。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3清政府放松控制。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允许各地多设织布,纺绸等局。
张謇
大生纱场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