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特征与公民社会建构
一、中西方哲学的概念和特点
二、中国社会的处境:全球化格局
三、公民社会的契约品质
四、中国的私民社会传统
五、实证主义知识观反思与公民
人格的养成
六、意志自由与责任承担
一中西方哲学的概念和特点
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Philosophie。
人生之喻。
Philosophie的本义是“爱智慧”。Philo为爱和追求;sophie为智慧。
1873年日本西周翻译为“哲学”,以便与儒家、道家等中国思想相区别。
1902年,中国学者黄宗宪借助日译,也翻译为“哲学”,但成为同一性概念。
亚里士多德“爱智”的三个条件
闲暇:闲暇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
惊讶:Alles Seiende ist im Sein (一切在者在于在中)
自由:轻柔(求真);品位(求美);责任(求善)
西方哲学的概念结构
哲学(科学):逻辑学;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创制科学。
逻辑学:工具论(近代以后越来越成为哲学本身)
理论科学:形而上学,数学,物理学
实践科学: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等
创制科学:诗歌、文学、音乐绘画艺术等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西方拼音文字:
I am x ;
you are y
It is z ——
S is P — Bing
语法学:语法和词法
逻辑学:思想的语法
西方哲学形成于对日常语言的改造并具有本体和逻辑特性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汉语言是象形文字。
没有对语言进行形式化研究,因而没有形成语法学:只有词法没有语法,“是”不作为系词来用。
没有对语法学进行形式化研究,因而没有形成逻辑学
Metaphysik形而上学的本义
西方哲学就存在者之存在,询问和探求存在是什么。追问“存在( Bing /Sein)是什么”。
On-Onto- Bing/Sein:是或存在;-logie -学、论
关于存在( Bing/Sein )问题的范畴体系称为Ontologie(本体论/存在论/是论)。以Ontologie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称为“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著作千卷,研究者对亚氏著作进行分类时,把研究和讨论具体事物的本质、特性的论著归类并统称为Physik(物理学),把亚氏研究“存在本身”或“作为存在的存在”( Bing /Sein )部分称为Metaphysik,直译为“物理学之后诸篇”,中文取“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之意,译作“形而上学”。
Metaphysik
Metaphysik:Meta,介词,在……之后;physik,物理学,相当于现代自然科学。
Metaphysik含义:1、后物理学;2、为一切科学奠定基础之学。
中文把Metaphysik翻译为“形而上学”有误,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形而上学”是道德境界。
中西文化特征和公民社会建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