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运用
摘要:水稻病虫害历年来发生、危害严重,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单一的化学防治效果虽好,但只能起到急救的作用,不能创造阻碍病虫害大量繁殖的条件,因此要经常反复多次使用,以至成本较高而且容易引起很多不良后果,促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和残毒危害等。因此,各种防治方法要密切配合,注意合理使用农药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生产安全;综合防治;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是制约粮食高产丰收和优质高效的主要因素。近些年,受气候变化、农业结构调整、栽培管理措施、病虫抗药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害常年保持重发态势,迁飞性、钻蛀性、流行性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呈上升趋势,而在其防治方法上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并且存在乱施药、盲目施药的现象。控制和减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和危害,要因地制宜。
1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运用国家法律法规的力量,从源头上禁止和杜绝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扩散、蔓延,是防止非发生区危险性病虫发生和危害的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措施。
1 加大处理力度对水稻种子,发现问题的要进行处理,改变用途,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保证水稻生产安全。
2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措施,采取农业栽培管理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一些因子,避免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以人为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及时翻耕。其治虫作用主要是改变害虫原来的生活环境,使其处于不利的条件下。(1)可以把一些地下害虫翻到土表,通过光、湿度等物理因子和鸟、蛙、扑食性昆虫等生物因子的作用,促进害虫的大量死亡。(2)可以把一些害虫翻入土层深处,使其不能化蛹和羽化,如及时翻耕可以大量杀死二化螟、三化螟等幼虫和蛹。(3)翻耕后及时进行深灌,促使纹枯病菌核漂浮在水面上,然后排水排除纹枯病残留菌核,减少菌源。
利用水稻品种抗性防治病虫害,是最经济又有实效的方法。
科研育种单位要选育高产多抗优质的水稻品种进行示推广。
(1)要建立品种更换制度,不能多年使用同一品种,要有计划的推广使用抗性强的品种。(2)要加强抗性品种的变化监测,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
适当提早水稻的播插时间,能避开水稻病虫的发生高峰,恶化害虫的食料条件,减轻对幼嫩禾苗的危害。在水稻秧田期稻飞虱还没有大量迁入,但今年受天气影响,水稻生长发育期比去年迟了一周左右,稻飞虱第一次大批量迁入时正值秧秧田期,食料嫩绿丰富,为稻飞虱的集中取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合理的密植,田间通风透光良好,禾苗发育旺盛,生长健壮,能提高禾苗的抗性。如田间过于密植,光照不足会造成根系生长不良,茎杆细小易倒伏,抗性降低。同时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科学管水
,增加磷、钾肥和有机肥合理施肥能改善水稻的营养条件,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增强水稻的抗性。多年来观察发现,氮肥过高的田块,稻
浅析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