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议高中物理《力的分解》实验课堂教学.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议高中物理《力的分解》实验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切身体验、合作探究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和谐统一的过程。对分组实验的处理正是力求体现这一思想,都按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猜想(初步得出规律)——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模式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切身体验,让他们在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合作、探究、猜想、验证。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课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102-01
一、课程分析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是第五章第二节关于力的分解的内容。本节是在前面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见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研究力的分解问题。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依据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替代思想强化矢量运算法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是: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因此怎样通过实验让学生把握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如何根据力的分解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比较活跃,尤其是在物理课上,只要内容有吸引力,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根据该实际,教师在课堂引入上有意识的设计了
“一指断铁丝”的有趣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近几年来实验设计类的题型在高考中的分量逐年加重,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考查力度,由于学生缺乏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研究的能力,使这一要求一直是学生难以突破的难点,教师设计了支架感受器让学生切身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精心设计“诱思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归纳延伸,然后根据感受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增加了学生理解的正确性,激发学生情意因素,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教师与两个学生配合做演示实验:强壮的男生徒手拉铁丝,女生使用一件已经设计好的的器械(两根长约1米的硬木条,中间用铰链连接,作成“人”字形支架。再取两块硬木架,加工成l形,与男生相同的铁丝两端分别固定在硬木架上,当用力压上面的手柄时铁丝拉紧,保证“人”字形支架的张角在以上,铁丝向两边拉伸,当拉伸到一定程度铁丝就会被拉断。操作时,要用力竖直向下压,结果男生用尽全力也不能拉断,而女生很轻松的用一个手指就把铁丝拉断了。为什么女生采用该种装置能很容易拉断,男生双手用尽全力都没有拉断的铁丝呢?
,层层递进。教师做演示实验,复行四边形定则等已有知识,并引入分力、力的分解新概念,使学生明确分力与合力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实验设计如下:如图2所示,橡皮筋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a点,另一端用两根细线打一个结点于b
,只用一个力f拉弹簧测力计,将结点b拉到o处,记下f的大小和方向。再在两根细线上分别挂一支弹簧测力计,分别用力和拉两个测力计,把结点b同样拉伸到o点,记下o点的位置,记下此时力和的大小和方向。
结合实验,教师诱导学生分析思考:
①什么是分

浅议高中物理《力的分解》实验课堂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