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9002-2006)
讲解
引言—目的
本导则的主要目的:
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引言—预案总要求
应急管埋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处置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埋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
1、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
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木要求。
2、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
动的单位。
3、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
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
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一、范围
二、术语和定义
应急预案emergencyresponse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
方案。
2·2应急准备emergency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
准备和应急保障。
2·3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2·4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
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2·5恢复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
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
3·1 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
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
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3·2 编制程序
3·2·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
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3·2·2 资料收集
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
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2·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
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
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
3·2·4 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
4·1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
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
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2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
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
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
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
措施。
4·3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
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
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
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四、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生产事故编制导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