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时事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实效性.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时事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把时事教育有机渗透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中这一观点,首先从教材特点、中考形势、时事教育现状三个方面论述其必要性;其次重点论述“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的具体作法:筛选时事思想品德材料;热点引入,激发情趣;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走入“时事专栏”;有效巩固、及时反馈。最后再次强调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做到与时俱进。
关键词: 时事教育思品教学有效渗透筛选材料热点激发
时事政治作为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有益补充和新鲜血液,如何把时事热点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整合,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时事教育有机渗透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
一、必要性
。思想品德是一门现实性、开放性和时事性极强的学科,又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合拍共舞的学科。同时,思想品德教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的调整与补充也不可能与时代完全同步,因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课堂教学中,能不能运用好时事热点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直接影响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因为时事政策教育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活的国情教育。把它和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时事政策教育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
。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中考的题型和形式有了新的态势。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非主观性试题,都将一定的时事材料作背景,抓住时事热点与思想品德教材的结合点,设置问题。所以说,思想品德中考备考离不开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和学习。这种中考命题理念和方式,已是包括我市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主流思路。
曾经,笔者对2006年以来各地区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进行分析,各地都极力避免时事思想品德教育在平时教育中的形式化,在命题时,都对时事材料在试题中的呈现形式作了调整。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命题形式更是证明这一判断。如我市中考第3题:
“2008年8月8日,第?摇?摇?摇?摇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当前,北京奥运会正在举行以‘?摇?摇?摇?摇’为主题的火炬接力传递活动。”考查的要点是关注较高的“第29届奥运会”,对于“火炬接力传递活动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很多学生了解不够。这启示我们:今后一定要注意中考的命题引领时事教育的倾向,把时事教育渗入平时教学,使时事教育平时化,时事学习经常化。
。在初中教育阶段,政策上要求学校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的时事思想品德教育,但因为其内容零散,时效性又极强,并且搜集难、整理难,系统化、完善化更难。在具体落实和实施中,都存在着缺位或不到位的现象,或者几乎都是放到考试之前进行突击性教学,包括中考也有不少毕业班的老师把时事思想品德复时时事思想品德教学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相脱节,也就是大多数教师的时事教育方式仅仅停留在
“考前抱佛脚”的状态,即临近考试才匆忙翻阅报刊或上网搜寻拼凑一些资料,集中印发给学生,以备考试之用。也没感觉到影响成绩。这样的做法固然省事、简单、易行,但有诸多的弊端:思想品德老师如果单纯地为了考试而进行时事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上就弱化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扭曲了时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淡化了学生的时事学习观念,影响到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观察、思考、认识

浅析时事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