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申请人姓名:
导师姓名、职称:
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3月
中文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基础性课程。党和国家在学校开设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思想品德课主要有四个特点,即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基于此,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进行了大的调整。由于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课程改革,为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也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重要途径。只有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充分发挥思品课堂的德育功能,才能使思品课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向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社会对教育日益重视并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科学技术方面,以信息化为时代特征,已成为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生长点。各个国家都将知识创新、自主创新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摆在突出的位置。科技创新之路,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这种认识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于是教育改革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经验、新的实验会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迫切的时效性,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极其重大。
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都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以现代教育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对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
全文共分三部分:
一、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二、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效性缺乏解析
三、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Practical Study on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Mora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bstract: Ideological morals course is prehensive and required one of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 in ideological mora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t is also a fundamental course to foster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morals. The basic goal of establishing this course is to foster socialist new students who have ideals, morality, culture and discipline and enable them to develop morally,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It has four main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ideological level, humanity, practicality prehensive lev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reform raises the goal of developing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Based on this, enormous adjustments have been done in the contents and teaching style of the basic education. Many teachers have met with a lot of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s because they are fettered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