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学生主体参与的生命化语文课堂.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学生主体参与的生命化语文课堂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主动对话,主动理解,主动创造,呈现出活泼的生命进取状态,这正是语文老师追求的教学境界。
在教学《三颗枸杞豆》一文时,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解读汉字中感受到思想里跳动的精灵。比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有山有水。”文句很简单,很朴实,交代了故乡的地理特点;很多老师在教学这句话时往往一带而过。可是,我认为这样的句子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故乡情结。怎样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简单的文句中所凝聚的故乡情感呢?我抓住了“山”和“水”两个字,用粉笔画出这两个字的象形结构,镶嵌在简笔画的房屋和炊烟的周围,形成了“故乡素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故乡“山”的巍峨和“水”的灵动。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特定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关于“故乡”的“山”和“水”的想象和联想。学生步入了阅读的这样一个境界,就会由课文中的“山”和“水”的象形,与想象中故乡的“山”和“水”联系到一起。课文中的“山”“水”就不在是静态的无生命的自然物体,而是有颜色,有声音,有故事。引导学生“说出来”,“描绘出来”,自然山水在联想、灵动、自由的空间里把文本中的信息和想象中的自然信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带着浓厚的感情,在课堂上交流和分享。许多学生还引用了关于“山”的诗句,关于“水”的诗句。学生想象的空间有了
“山”的精神的飞扬:或瑰奇,或奔放,或峻峭,或起伏;学生想象的空间也有了“水”的精神的飞扬:或妩媚闲适,或悠远流丽,或奔腾流转,或清澈如鉴。
当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中“我”和“三叔”关于“太阳”的对话时,我抓住这段烛照生命的精彩文字,抓住甲骨文“阳”字(繁体)。这个会意字,左边的“阜”原本为上古时代梯子的形象白描,在此表示有台阶的山坡;右边上部是“日”,表示太阳,下部是一个表示阳光照射的符号。整个字形会意日光照射在山坡上的状态。阳光映照大地,万物和人类温热暖和。当“太阳快要西沉”,“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理解了“阳”的本意,再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学生的主体思索会更为深刻,对“时间”、对“生命”的含义理解不会流于肤泛。
于漪老师曾指出: “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表现学习者的选择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主动参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非常重要。教学时,我又相应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我的主问题是“通过小狗和三叔的第一次交往,三叔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组织六人一小组合作演读,其中,一人读肖像描写,两人读动作神态描写,两人读对话描写,一人读“我”心理活动及旁白,注意读出感情。然后分析各自所读部分的描写作用,即所表现出的人物特点,并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咀嚼品味。这样的设计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能动性参与行为再现学习内容,在再现学习内容过程中实现主体的理解、解释和建构。这样,阅读主体必然会以自己的感性血肉之躯的各种器官去触摸、去品味、去探究,调动全部生命力和融注全部人格。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主体一方面不断地将知识据为己有,体现出
“内化”,另一方面又会不断地将已有的心理品质表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与外显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

让学生主体参与的生命化语文课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