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技术研讨会交流材料.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技术研讨会交流材料.doc遥感技术在抗震及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
张勇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遥感应用技术实验室)
0 引言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遥感技术应用于灾情监测和评估,为抗震救灾决策指挥和方案制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从中央首长、各级抗震救灾工作组,到新闻媒体解说员,手里或案头都能看到遥感影像的影子,甚至在街头巷尾百姓的热议中都能听到关于遥感技术的声音。遥感技术在抗震减灾中的作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同。遥感技术的应用研发也成为震后国家和行业科技支持的重点。在2009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抗震救灾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11个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地计划应用遥感技术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作为该专项项目之一的“重大公路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重点针对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和评估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保障、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等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发和软件编制。本材料重点以遥感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的应用需求获取情况进行介绍,提交大会进行交流。
1. 遥感技术简介
作为21世纪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 21世纪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9大技术,其中空间技术包括遥感技术。
之一,遥感技术是于20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它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如光学技术、红外技术、微波技术、雷达技术、激光技术等)、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等基础之上。
遥感一词来自英语 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理解,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其中的电磁波包括紫外线、短波红外、红外线、可见光、微波等。其要素包括平台(飞机、飞船、飞艇、卫星……)、传感器、电磁波、接收机、存储和处理设备(计算机系统)、分析处理软件等。
遥感的类型
(1)按平台划分为:
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
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主要是飞机、汽球等;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
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于星际飞船上,指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的探测。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分为:
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1000mm 之间;
微波遥感:波段在 lmm~10m之间;
多波段遥感: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高光谱遥感: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连续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3)按工作方式分为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前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后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

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技术研讨会交流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nsheng2008
  • 文件大小375 KB
  • 时间201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