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
东莞市厚街医院
一、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二、流行概况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 A16型
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分离出EV71
2008年至2012年4月全国手足口病
126
353
905
509
112
48. 9
115 .5
177 .4
161 .9
42 .7
三、病原学
多种肠道病毒可致
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等型,B组的2、3、4等型。
埃可病毒4、6、9、11等型。
肠道病毒71型(分为A、B、C 3 个基因型)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三、病原学(生物学特性)
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
耐酸:
乙醚、75%酒精,5%来苏不敏感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含氯消毒剂等)、甲醛、碘酒可灭活
四、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咽部排毒1~2周,粪便排毒4~8周
四、流行病学(---)
东莞市厚街医院手足口病例统计
年龄
病例数
构成比%
0~
195
1~
420
2~
528
3~
298
4~
146
5~
66
6~
31
7~
8
8~
5
9~
3
10~
4
合计
1704
%
%
%
手足口病诊断治疗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