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模化猪场猪群健康的探讨
【摘要】根据养猪场年出栏商品肉猪的生产规模,规模化猪场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年出栏10000头以上商品肉猪的为大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3000~5000头商品肉猪的为中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3000头以下的为小型规模化猪场,现阶段农村适度规模养猪多属此类猪场。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关系到猪场养猪成败、猪场的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中影响猪的免疫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猪的免疫力。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健康免疫力
当前,一些规模化猪场由于长期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猪只的免疫力下降,使猪的生产性能受到影响,有时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后,仍不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给养猪场带来巨大损失。提高猪场猪群的健康水平,对一个猪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猪免疫力的因素
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维持最佳免疫状态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营养素可以在胃肠道、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循环免疫细胞等各水平上,以多种方式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任何营养物质的缺乏或摄入过多都会给免疫功能带来危害,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特别是仔猪早期营养缺乏,对免疫系统是特别有害的,这是因为初级淋巴器官和免疫系统的成熟是逐渐发生的。营养物质不但为动物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所必需,而且是维持免疫系统功能、并使免疫活性得到充分表达的决定性因素。
很多营养物质与猪免疫系统的发育有关。例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引起机体淋巴组织广泛性萎缩,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导致营养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维生素较少时只能预防临床缺乏症的出现,不能满足动物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性能和维持最佳免疫状态的需求。只有营养良好才能使猪体产生充足的抗体,增强猪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营养极度不良,往往使机体的抵抗力及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营养有着重要关系,传染病的病理过程可以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代谢。它们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引起营养不良-传染的恶性循环。营养不良导致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和毁灭性打击,而传染病又可引起贫血和营养不良。不管这一循环是由营养不良首先引起,还是传染造成的,猪的免疫系统和营养状况都会同时恶化,导致机会性感染和生产性能降低。
病原微生物侵入猪只机体,能否引起感染,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与机体的防御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在一些规模化猪场里虽然免疫程序制定得滴水不漏,但还是表现母猪的繁殖障碍以及产房或保育舍中的仔猪死亡。当前引起传染的主要病原有:猪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败血性波氏杆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这些病原几乎广泛存在于各规模化猪场,成了各猪场的常在病原,使猪的免疫力下降。
目前,在一些规模化猪场里,非典型性猪瘟、猪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综合征、猪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依然存在。在免疫抑制状态下,常发生后续感染和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综合征。病原可能是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病毒,或者是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的。有些继发性病原体,如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比较普遍的存在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或肠道内,一旦有使猪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存在,就可能引起内源性继发感染,加重病情。
3
关于规模化猪场猪群健康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