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摘要 .1
(一)中文摘要 .1
(二)英文摘要 .3
二、正文 ..6
(一)前言 6
(二)材料和方法 6
..6
..8
.9
9
(三)结果 一9
(四)讨论 18
(五)结论 25
(六)参考文献 ..26
三、文献综述 31
(一)综述 ..31
(二)参考文献 ..38
四、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44 五、致谢 45
万方数据
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OX和XELOX方案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硕士生姓名:王昊楠指导教师:高亚杰教授指导小组:张洁教授专业名称:肿瘤学
摘 要
目的:可根治性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为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针对这类患者,指南推荐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但卡培他滨在口服过程中会导致手足综合征。近几年,替吉奥()在术后辅助化疗的地位也得到肯定,尤其在日本和韩国,日本一项II期试验展示了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化疗方案对D2根治术后III期胃癌患者可行性和安全性。鉴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SOX方案和XELOX方案对D2R0根治术后胃癌患者的RFS、OS和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
的D2R0根治术后的IIA-IIIC期胃癌患者,且接受4周期以上化疗。共计61例, 其中SOX化疗组2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术后分期II期8例,III期20例。XELOX化疗组33例,其中男性24
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为60岁;术后分期II期10例,III期 33例。随访截止至2016年1月。
:SOX组: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2小时,第1天给药;替吉奥胶囊,剂量按体表面积(British standard,BS)< m2,40 mg, m2< BS<,50mg,BS> Irl',60mg,每日2次,第1-14天给药;每3周重复, -t-;XELOX组:奥沙利铂,用量同上;卡培他滨,1000mg/ m2,每日2次口服,;每3周重复,±。
:不良反应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胃癌患者1、2、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及总
万方数据
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存率(OS)、不良反应,以及两种化疗方案的完成情况、药物减量情况、复发转
移情况。采用x 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
%、%,1、2、%、%、%%、%、
%;两组患者的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生存分析中两组患者的RFS、OS均无统计学意义。
,在年龄<65岁和>/65岁组、II A-ⅢB期和IIIC期组、术前血红蛋白正常和低下组、术前肿瘤标志物正常和升高组,两种化疗方案的3年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中两组患者的RFS、OS无统计学意义。
、II级不良反应为主,无Ⅳ级或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XELOX 组患者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OX组患者(P=)。年龄亚组分析, 年龄<65岁中,XELOX组患者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OX组患者(P=0,004);年龄/>65岁中,SOX组患者的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XELOX组患者(P=),XELOX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OX组患者(P=)。
。SOX组患者停止化疗的原因(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呕吐、外周神经毒性、其他)与XELOX组患者原因(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呕吐、其他)相比,无明显差异。
,XELOX组患者共复发转移2l例。复发转移部位主要有腹转移、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肝脏转移、卵巢转移、骨转移等,在腹膜转移率上XELOX稍高于SOX组(P=)。
结论:
,
疗效相当。
sox和xelox方案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肿瘤学专业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