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摘要:意境被奉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没有了意境,山水画不仅会失去灵魂,更会失去审美的价值。文章主要从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诗意美、空灵美、人文美三个方面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5-1
意境是指中国传统绘画通过对时空景象的描绘、对具体物象的描摹,在情与景的高度融会、、韵、思、景、笔、墨,同时又关乎情与物的结合、意与境的搭配这两个方面。
笔者认为山水画意境在审美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山水画意境之诗意美
诗画一致,乃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之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最高之境界。画中题诗或题跋是中国山水画所独有的艺术形式,它能较好地解释山水画意境的内涵,但是真正优秀的山水画其意境并不是一幅题字或题跋所能够包涵的,它更多地通过山水画的构思、章法、色彩、形象等表现出来。山水画意境的诗意美,美在淡淡几笔,包含无限的情思;美在寥寥墨痕,生发无边的联想。正是这种诗意美才使得山水画具有了“韵外之致”“画外之情”“境外之感”。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呈现出大幅的空白,只有中心一处,作者聊聊几笔勾勒出了一叶扁舟,一个头戴蓑笠的渔人坐在小舟的一端,船尾微微上翘。细看渔夫身体前倾,专心致志地看着水下的鱼儿,此时是否有鱼儿咬钩,否则船下又怎会有缕缕微波荡漾?在渔夫的对面,作者淡淡几笔勾勒出对岸的山势,若有若无,依稀可见。画中并不见水,但是大片的留白使得浓浓的水汽扑面而来,这种意境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总而言之,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诗意美表明了各种艺术之间的相通之处,诗意加深了山水画意境的内涵,而山水画凝固了诗人诗意的阐发,二者有机结合,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二、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空灵美
中国山水画以水墨画为主,水墨画擅长用深浅不同的墨色来表现景物,用恰到好处的留白来提升人们的想象力,因此中国山水画便呈现出了淡墨与空白相交融的状态。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倪云林一树一石千岩万壑不能过之。”清代邓石如也曾说过:“字画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山水画中对黑白的处理不仅仅是为了描绘景物的需要,同时也是营造山水意境空灵美的需要。如五代隐逸画家荆浩的《匡庐图》,这幅图的主体是一座高耸入云的险峻山峰,峰上树木丛生,郁郁葱葱。从上往下看,山间挂着一条飞流直下的瀑布,水汽弥漫,烟岚飘渺。山腰间,在密林深处,隐隐露出一处人家的院落,里面可有文人雅士在写诗作画?从小小的院落出发,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蜿蜒盘绕,在小路的两边,不时有激流迭瀑流下山坡,注入山下的沼泽。山脚下,有一小湖,湖边苍松虬立,巨石参差,周围大大小小的村居房舍淹没在高高矮矮的树木之中。在离
村庄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人骑着驴子缓缓而行。画家居高临下,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山峰的奇特、险峻,画家画笔所到之处,峰峦岗岭、房屋小路、飞泉流瀑尽在其中,既描绘了山峰的雄伟刚劲,又刻画了村落的寂静安幽。在悠闲宁谧的氛围之中,人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有花开花
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