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词典》 ——20世纪90年代文化寻根的升华
《马桥词典》是韩少功沉寂几年后出版的一部长篇力作, 它以词条的形式, 透过语言背后的东西来揭示马桥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文化, 延续了作者以往对文化的关注和反思这一思路。从中我们可看到韩少功保持文化寻根思想的毅然与决然。
《马桥词典》通过对方言的语义还原,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极为真实的湖南乡村图画, “更多地显示出生命的自然面貌”, 让我们真正感受到马桥这一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以及传统文化弊端在马桥人心中的顽固性。马桥人的语言渗透了传统文化的要义。韩少功通过这些文化的展示体现了他20世纪90年代文化寻根的思考。
一、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批判
二、对神秘楚文化迷信心理的批判
三、对马桥人贫困保守状态的揭示
封建等级观念
男尊女卑的思想
宗族观念强大
农民的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夜郎自大的文化心理
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批判
马桥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和惧官现象
话份
马桥人的“话份”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话语权”。“话份”的不同意味着说话的分量与对人的影响大不一样。因此, “话份”就是身份与地位的具体化。处于“话份”权威地位的人就是这里的精神领袖, 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话份”权威的话不仅被无条件接受, 而且还常常被人模仿和引用。
在这里, 起决定作用的自然是话语霸权。马桥人的“话份”权威又明确地同政治权力结合在一起。
“意指语言权利,或者在语言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的权利。有话份的人,没有特殊的标志和身份,但作为语言的主导者,谁都可以感觉得到他们的存在,感觉得到来自他们隐隐权威的压力”
格
跟“品格”“资格”一类概念近义,但又不仅局限于此。有没有格,失不失格,是马桥人对他人的基本评价尺度。一个人的资历、学历、出身、地位、荣誉、威望、胆识、才干、财产、善行或者劣迹、甚至生殖能力等都会使他的格发生变化。
马桥虽然偏远, 社会结构却十分完整。封建等级观念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连一个日常语汇, 也体现出权力的内涵。马桥人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了人们在“传统文明”中真实的存在, 道出了社会生活不平等的真相。
同锅
同胞兄弟在马桥人嘴里成了“同锅兄弟”。男人再娶,把前妻叫做“前锅婆娘”,把续弦和填房叫做“后锅婆娘”。
开眼
“开眼”传统仪式上, 为了“共同体”利益参加械斗而伤亡的人却被弃置一边, 他们的个体生命在“共同体”中遭到漠视, 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宗族观念的强大遮蔽了个人生存的基本权利。
《马桥词典》分析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