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雁:用礼品传播文化
从平面设计到礼品创意
张海雁走到今天,和她的性格兴趣有很大关系。
2005年,在一家大型药业企划部负责平面设计的她,面临一个重要选择。彼时,正值企业要在北京设立分部,她已是领导心中的人选。“去北京继续搞设计,还是顺应内心的呼唤,重新做出选择?”张海雁为此纠结了好长时间。
其实,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出身的张海雁,多年来一直埋藏着一小秘密:如果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山西的民间工艺品,那该多好?如果能在这些工艺品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岂不更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谈起工艺品、礼品、收藏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她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想法是可以付诸实践的”。于是,她毅然放弃了去北京发展的机会,在即将“奔三”的时候,给了自了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
说起步入一个新的领域,张海雁笑着说:“是朋友带我入了行,把我从一个平面的小世界,带到了一个丰富立体的大世界。”
“礼品是内心的一种表达,不像生活必需品,礼品说白了就是人的一片心意,你可以不吃不喝不用它,但是欣赏它,品味它,这样你也就会满心欢喜。”所以,不论是礼品设计还是礼品采购,“一定要自己先发自内心地喜欢。”如今张海雁的文化礼品多数走的是创意定制的路子。她说这是大势所趋,
“创意和个性才是一个礼品的命根子。如何让收到礼物的人长久地收藏它,这就是我们需要花心思的地方。”为此,她下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心思,“能让收到礼物的人感受到你是花了心思的,这个礼物就有了它存在的价值。”
张海雁在为自己心中的梦想积蓄着力量。
在展会中成长
2007年是张海雁入行后的重要一年。这一年,第一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新能源博览会在山西太原举办。也许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她接到了博览会的礼品订单。在她看来,这是她实现心中梦想的一个绝佳机会,虽然是一个行业性的博览会,却是国际性的大会。两年来的摸索,她已清楚了山西有着目不暇接的好东西,山西独有文化资源孕育出了一大批民间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凝结了千百年来群众的智慧,代表了一种地方文化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张海雁看到,外地人特别是国外友人,对山西的特色民间工艺品更是情有独钟。
从此,她就像挖宝藏一样,在山西各地淘宝。剪纸、皮影、面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让她包装成精美的礼品,带到了博览会上。这些打着山西文化烙印的礼品,也随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走向了四面八方。
不过,张海雁并不满足于此。她说,“礼品是文化的积淀,更是文化的一种展示。山西民间有这么多好东西,怎么通过礼品这个载体把三晋文化传播出去,而且要让他们把这些东西永久收藏?这是个挑战。”张海雁常常跑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习经验,一个月跑一两次是常事。全国各大工艺礼品厂也是她经常出没的地方,研究工艺材质、用料几乎成了张海雁的必修科目。
2011年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太原举办的消息发布后,张海雁意识到,届时必定会有上万名境内外嘉宾和客商云集太原。在山西省内众多礼品定制公司和工艺品生产厂家眼里,这个数字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政府采购订单。退一步讲,就算最后没能入围官方指定礼品供应商,这仍然是一次绝佳的宣传推广机会。
“我打算先做出有创意的东西,肯定是山西元素,而且是针对‘中博会’主题的。”张海雁说,她为此已做了前期投资,因为跟全国很多厂家都有合作,设计定
张海雁:用礼品传播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