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认知理解轻审美情感体验、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发展的倾向。这种倾向所反映的是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课堂上的朗读,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没有朗朗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形成怎样的课堂,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就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之一。下面我谈谈怎样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舞台。
一、借用插图,图文结合
语文课文中,大多数都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再现画面,让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教学《鲸》一课时,为了使枯燥的说明文能够更轻松、愉快地被学生掌握,可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现画面,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鲸鱼进行介绍,为复述课文作好铺垫。而教学《荷花》一课时,可针对课文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特点,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制作成几组动画,让学生进行角色配音。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要求为画面中的角色配音,许多学生还一遍遍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力求绘声绘色地读出角色的思想感情。
二、借助音乐,熏陶神悟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小学语文类型不一,倘若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同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月光曲》这一文中,可先让学生听贝多芬所弹奏的《月光曲》,让其感受这首《月光曲》是由平缓柔和发展到高昂激情,然后又回到平缓柔和的这一过程,进而体会贝多芬的情感波动,然后让学生在此音乐中对课文第九自然段进行朗读。学生一个个沉浸在大海起伏变化之中,声中融情,情随声出,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使学生在课文中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角色朗读,情感体验
教学生读一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中有两个角色:小红军和陈赓
,在知道阅读时,可分两步:首先是分角色前的铺垫,即让学生归纳出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然后抓住关键词,如:满不在乎、微笑、倔强、命令、无可奈何等进行指导,这一层次的铺设在学生的脑海中印下了两个角色各具什么品质的烙印,揣摩出两个人物的语气和语调;最后便进行分行角色朗读。让学生选择好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对不同角色品质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四、启发诱导,入情入境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情感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