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管理制度
V 版本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权责划分 2
人力资源部权责 2
各部门权责 3
4. 培训管理 3
培训组织管理原则 3
培训体系 4
培训计划的拟订 6
培训实施 7
培训管理 9
5. 其他 11
6. 附件 11
目的
为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与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并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发扬本公司的企业精神,特制定《培训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作为相关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
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所有员工的各项培训计划、实施、督导、考评以及改善建议等,均依本制度办理。
权责划分
人力资源部权责
组织制定、修改公司培训制度;
拟定、呈报公司年度、季度培训计划;
收集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发布;
整理开发培训课程,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全公司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
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
管理、控制培训费用;
建立和管理公司内部讲师队伍;
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
追踪考查培训效果;
研拟其他人才开发方案。
各部门权责
呈报部门培训计划;
制定部门专业课程的培训大纲;
收集并提供相关专业培训信息;
配合部门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交流的工作;
确定部门内部讲师人选,并配合、支持内部培训工作。
培训管理
培训组织管理原则
公司所组织的培训是对公司各岗位的必备知识、技能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知识、技能的培训,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对公司理念进行传播,促进实现行为习惯的养成。
培训安排应根据公司经营发展和业务需要,针对员工岗位要求,兼顾个人职业发展,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公平;
凡本公司员工,均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权利与义务;
人力资源部为公司培训规划、制度的订立与修改,所有培训费用的预算、审查与汇总呈报,以及培训记录的登记与资料存档等相关培训事宜的主要权责单位,各相关部门负有提出改善意见和配合执行的权利与义务;
人力资源部为公司的培训实施、效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的主要权责单位,并对全公司的培训执行情况负督导呈报的责任,各部门应给予必要的协助。
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包含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两个模块。
内部培训
内部培训是组织资源采取各种方式、手段在公司内部开展的针对于新员工或原有员工,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等诸方面有所改进的培训。
1)培训对象:全员;
2)培训目的:依靠公司内部讲师及外部专家力量,结合公司战略发展,开展各项培训,以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提高生产力。通过各类专项培训为公司培养专业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培训贯彻公司相关流程、规范,灌输企业文化、价值观。
3)培训形式:在公司内部,由内部讲师或者外部聘请的专家开展的讲座、研讨会、交流会或者光盘自学的形式;
4)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所有新进人员;
培训目的:协助新进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顺利进入工作状况;
培训形式:以周期性的内部授课方式进行;
培训内容:公司文化、行业介绍与分析、规章制度介绍等;
培训对象:各部门员工;
培训目的:加强部门必备知识及通用技术、技能的学习,提升部门内部人员整体业务能力;
培训形式:讲座、会议等;
培训内容:部门根据业务发展组织的技术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
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员工;
培训目的:提升公司内部员工的整体能力,加强公司内部学习气氛;
培训形式:周期性内部授课的形式;
培训内容:公司通用的技术培训、前沿新技术、新知识培训、素质类培训等
:指针对某一技能给予的培训。
培训对象:特殊岗位、中高层管理岗位人员;
培训目的:对于公司业务发展所急需、必须的知识、技能,针对特定岗位给予相应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升员工在该岗位的胜任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培训形式:聘请外部专家或开展外部培训;
培训内容: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中高层管理类培训等。
外部培训
外部培训指公司指派人员到公司外部参加相应的知识、技能等培训,以提升专业技术及管理能力。
培训对象:核心岗位、专业任职资格岗位人员;
培训目的:依靠外部培训机构及专家力量,提升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上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以增进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培训形式:参加外部公开课、交流研讨会;
培训内容:
常规实用性培训——涉及专业技术知识、销售技巧、管理方法、领导技能、经营理念等;
适合高层领导的培训——含企业战略性、发展性等内容;
个人进修方面的
科技公司培训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