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政治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以思想政治为载体,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中学政治课堂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出发,分析了在学科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政治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有许多内容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相关的,因此政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关联和共通性。
一、在中学政治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逐渐体现了出来。尤其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据调查,约有20%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障碍。思想政治课堂是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地,从教材建设和教学大纲的内容来看,我们都不难发现,其中有多数内容是与心理健康直接相关的。因此,无论是从学科的发展还是从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上来看,在政治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在政治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在政治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就需要从思想意识上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精神品质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作为政治教育课堂的引导者,要端正自身在思想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应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中学政治教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教材中有诸多内容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关的。比如教材中
“我的成长”“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等,都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学生与周围成长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在教材中关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内容以及指导学生自强教育和挫折教育的内容,都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相关的。通过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和对教学内容的渗透,将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
优秀的意志品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意志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关于教材中“我的成长”一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扩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等让学生感受强大意志品质的力量,在面对挫折时引导学生积极应对,找到自身的优势,挖掘潜力克服困难。此外,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上,要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思考,通过肯定学生的个人思考和见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将实践中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1
)课堂教学引入。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大约5分钟的时事评论。通过个人展示的方式让全班学生看到他的开阔思维,并且增进交流。课前演讲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政治时事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树立自信心,敢于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现自我,克服心理压力。
如何在中学政治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