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给孩子一缕灿烂阳光.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者承诺:本文系本人所作,如有抄袭等违法违规行为,文责自负”
给孩子一缕灿烂的阳光
灌云县小伊中心小学靳加玲
【摘要】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赏识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老师如果学会尊重并赏识、理解并宽容、信任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出绚丽的花朵。尊重、赏识教育追求人生的和谐、圆满、幸福。“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让我们用尊重和赏识点燃孩子自信之灯,唤醒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中成长。
【关键词】尊重赏识理解宽容信任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自爱是快乐之源!
赏识就是尊重所有的学生,只有懂得尊重所有的学生,才能合格地参与文明薪传的教育教学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可对于那些“学困生”呢,就未必了。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能够爱那些“学困生”才是真正爱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精心的关爱和呵护。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彼此都渴望得到对方的赏识。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学生的进步、成长需要的不也是这种动力吗?因此,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可是,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并不容易。因为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个性品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那么老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呢?
一、理解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学困生”特别容易出现问题,当他们惹了麻烦时,老师不要先入为主,认为自己对他们没有什么不了解的,不就是哪个样子吗?于是在这个观念之下,粗暴地对待学生。比如说,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忘了带家庭作业,老师会很温和地叮嘱他下一次想着带来,而如果是一个待优生这样说,常常是严厉地训斥:“又在撒谎。”
首先,赏识在于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昕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其次,赏识在于海纳百川的包容中。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规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亦或其外表包裹着的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则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站得高,看得远,居高临下,自会将赏识的目光投向他们,在他们的心里种下阳光。

给孩子一缕灿烂阳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53214894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