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节庆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旅游节庆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在内蒙古的出现相对较晚。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内蒙古节庆旅游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内蒙古节庆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节庆旅游SWOT分析;对策
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把节庆活动当做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效窗口,开发出一系列旅游节庆来吸引游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在2009 年就推出了100 项节庆活动,在2010年内蒙古旅游局更是推出旅游节庆活动197项,项目分布在全年的12个月,并且涉及自治区所有盟市。这些节庆活动形成一定品牌的有草原旅游那达慕、成吉思汗文化周、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鄂温克瑟宾节等,为内蒙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草原文化已经成为内蒙古最大、最有影响、最具特色、最富感染力的文化品牌。首届草原国际文化节举办了8项经贸活动。中国?内蒙古第二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包头经贸洽谈会,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蒙古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投资商参加。
近些年来,内蒙古旅游产业要素规模发展很快,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力对锡林郭勒、赤峰、通辽旅游区进行草原生态、休闲度假、自然科考、红山文化与辽文化旅游的重点区域建设,以及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等地的精品旅游区打造。内蒙古积极培育旅游精品,提升旅游景区档次,推进标准化建设,从宏观上加强了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草原、山地、森林、湖泊、温泉、河流、古迹、民俗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较全,并且有独具特色的、在全国具有垄断价值的草原风光及蒙古民族的风情资源。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类型多样的草原、沙漠、森林、湖泊等自然生态和谐共生,构成了内蒙古人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这些都为节庆旅游的开展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基础。
、知名度低
目前内蒙古的节庆活动种类各异,独具国内特色并享誉国内外的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和那达慕大会等,已成为旅游的形象代表和招徕游客的重大载体。但对于另外一些如响沙湾旅游节和沙漠文化旅游业等,不仅规模小,知名度也较低,在整体上不具备竞争力且效益不高。
,带动作用不明显
虽然内蒙古的昭君文化艺术节和阿尔山冰雪节等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整个节庆活动总体上宣传不够,内蒙古和省外以及海外游客参与不是太多,不如大连国际服装艺术节和青岛国际啤酒节那样享誉海外。
内蒙古节庆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专业水平差,缺乏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特别是缺乏能对景区自然环境进行监测的专业从业人员,同时也缺乏旅游导游人才,旅游规划人才,旅游营销人才,旅游电子商务及会展人才。
,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待提高
目前,全区旅游景点,由于产权关系、地方和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等,导致政出多门,分头管理,景区缺乏统一规划,景点开发各自为政、
内蒙古节庆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