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股权激励.ppt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指导教师: 蔡根女教授
研究生: 郑玉刚
二OO六年六月
华中农大2003高校教师硕士班学位论文答辩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及其应用模式研究
1、提出问题
分析传统动态股权制的缺陷,提出新的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
2、以上述思路为指导思想,提出动态股权激励(理论)模型
Rn'=(Pn\∑Pn — Rn )×r + Rn
3、对动态股权激励(理论)模型的讨论和举例
4、(理论)模型在企业动态环境中应用——高级(应用)模型
5、高级(应用)模型
的应用
分类分层模式
统一分配模式
本文基本框架
研究背景
1998年,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蓬勃开展大背景下,一场来自湖北省襄樊市的“动态股权制”国企改革实验悄悄拉开了序幕。概括地讲,动态股权制是指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以企业经营、管理、销售、技术等关键岗位人员为主要激励对象,把出资者终极所有权与盈亏分配权阶段分离,按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减奖罚股权为主要形式,实行按劳、按资、按贡献分配“三位一体”分配机制,同时在人事和劳动用工方面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企业综合性改革和激励制度体系。实践证明,动态股权制在试点企业产生了明显经济效益,企业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善。在当时,动态股权制引起了政府方面、学界和企业的浓厚兴趣,一时间各地来襄樊考察取经的纷至沓来,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掀起了以新的“动态股权制”思想来指导企业改革实践的热浪。
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和实务界对动态股权制的研究和探索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如下问题上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一是通过比较剖析新旧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兴衰案例,对动态股权制的内涵、基本框架、创新点和优越性做了深入探析,提供较有说服力的证据;
二是强调了动态股权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其基本操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是运用制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对动态股权制的应用效应进行了制度阐析和综合分析。
国内研究动态
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现有研究过多的集中在对动态股权制优越性的阐述,及其如何在企业中应用,但具体应用的案例分析并不多,且大多数讨论动态股权制如何应用的文章过多理论化表述,没有什么实际可资操作措施,充其量很多不过是襄樊动态股权制基本模式的翻本。
第二,他们对我国现阶段的动态股权制是否存在相应的问题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缺乏相关研究,仅有的极少数研究成果也不过只是局限于某一微小方面且精致度不够;另外,现有研究对动态股权制的定位也研究不够,在本质上动态股权制与一般股权动态化的激励方式并无显著不同,很难与其他方式有效区分,当然也无法将其他动态股权激励的方式统一起来;
最后,现有研究对动态股权制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吸收和借鉴,带有过多盲目崇拜和跟风的色彩,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提出新的成果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难觅踪迹。
国内研究动态
现在许多人回忆起动态股权制当年实施的盛景,许多情景仍历历在目,可谓激动人心。但现在动态股权制进行的怎么样了呢?
据了解,理论界对动态股权制的研究也呈现逐年减少之势,现有绝大部分成果都集中在2002年之前,但到2003年就已经很少了,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设想的更是几乎没有。
既然动态股权制作为一项指导国企改革实践的特定激励方式而提出,在实践中又得以较普遍的应用,且在早期也取得了较大的实际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已证明了“动态股权”的提法符合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实际,也许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可以促使我国企业改革(不但是国企)早日取得成效,但为什么自动态股权制推出很久,在企业改革的实践中仍然没有占据主导,而现在又渐渐有所沉寂下去了呢?
为什么许多已实行动态股权制的企业没有再度出现当年那样的业绩辉煌和快速成长呢?
国内研究动态
这一系列的疑问,都有待我们去研究和发现。可以说,对以上问题的不解和思考,并希望在传统动态股权制的激励机制设计上实现新的突破,使其更利于在股份制企业和更大范围内的组织中的应用和推行,并进而创建出一种广义上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和所有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新型动态激励体系便成为促发本文开展研究的直接动因和期望达成的目标。
国内研究动态
1、对动态股权制尚不完善的地方和对激励可能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而这正是国内对动态股权制的研究所极度欠缺之处。
2、借用“投石子入池”和“湖”与“湖水”的关系对企业动态股权制需要进行制度的再创造进行了有说服力的阐释,并明确了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路径。
3、创建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将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有机结合的新的企业分配的指导思想溶于同一模型中,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创新性,又有现实的操作性。并且不仅于此,该模型通过股东当年未分配收益转增股本的设计,还可自动实现企业股权结构的优化和调节,既有利于促进对优秀人才的长期激励,对于长期业绩不

股权激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rl21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