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
学院: 文史学院
专业: 历史学
年级(班): 历史10101班
学号: 201006030131
姓名: 金伟
指导教师: 柳毅老师
目录
前言(引文)
的渊源关系
2茶陵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
3茶陵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地位
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大任务”的制定和实施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体的作用,团结人民群众
革命军,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保存了主要力量
4茶陵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地位
5茶陵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地位
6茶陵建政对当代的影响和启示
7结语
8参考文献
9 致谢
摘要: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为中国革命的前进指明了方向。而茶陵县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区之一,而且还是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后攻占的第一座县城。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建立人民政权成功的典范。茶陵革命根据地的的建立挽救了年幼的工农革命军,使党在人力和物力上得到了保护和补充,也为红色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研究茶陵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对现阶段的政权建设与政党建设也会产生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茶陵等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井冈山,茶陵,根据地,经验,作用
在大革命失败的危难中,南昌起义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为中国共产党摸索和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随后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后,虽然先后占领了几座城镇,但很快又遭到优势敌人的围攻,各路起义军相继受挫,形势发展对革命极为不利。毛泽东认为敌强我弱,夺取城市已无胜利的可能,提出放弃原定会攻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名义通知各路部队,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文家市集结。在文家市召开会议,对起义情况作了总结并决定放弃攻打长沙,退向萍乡,湘南一带敌人实力较为博弱的山区去。秋收起义的部队离开文家市,沿着罗霄山脉南下,毛泽东起初曾考虑到湘南地区,与南昌起义军相呼应,后来经过调查研究,看到罗霄山脉中段的地理,历史,社会情况很好,适应工农武装割据,因此选择了井冈山做落脚点。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幅员广大。井冈山地区包括宁冈、永新、莲花和湖南的炎陵县、茶陵等县,周围五百余里。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峻,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还可利用两省敌人既要互相争夺地盘又要各自保存实力的矛盾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地势险要,幅员广大,有一定的游击战争的回旋余地;特别是,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比较远,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力量比较薄弱;而且党和群众的条件较好,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还保存着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自给自足的地方农业经济,具有为红军初期发展提供给养的经济力。这个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可以影响湘赣两省乃至于湖北。因此,在这里建立根据地,既有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又有利于推动全国革命走向高潮。确是理想的军事根据地。
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后,立即领导湘赣边界进行武装斗争,发动群众,经过“三湾改编”,茅坪安家,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队等,于同年 10 月下旬进驻井冈山茨坪并与朱德等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立了我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并发展党的组织,展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开辟了新的道路,带动南方数省建立了大小十几块根据地,革命烈火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因而井冈山被称为“革命摇篮”。在某种程度上井冈山根据地和井冈山道路是中国革命的
茶陵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