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性主义解读
摘要白流苏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灵魂人物,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女主人公白流苏在离婚回娘家遭尽白眼后,摆脱封建旧家庭束缚,勇敢的追求自身幸福,奔赴香港,用自己的机智主宰命运,最终梦寐以求得到“倾城之恋”,她冰雪聪明,外表矜持谨慎而内心大胆奔放,代表着一代中国温柔美貌的传统女子,但她身上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不甘于顺从封建传统礼教,从而展开一段坎坷艰难的抗争之路。可以称作时代女性改变命运的先锋。
关键词白流苏女性主义张爱玲抗争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张爱玲(1920―1995)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女性主义作家,柯灵先生谈到,“对张爱玲小说的认识,不存在不能为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所认识的问题。是时间的问题,等待不是现代人的性格,但如果我们有信心,就应该有耐性”。《倾城之恋》就是颇受争议的一篇短篇小说。该作品讲述了没落的白氏望族中的六小姐白流苏,迫于世俗的重压,在离婚回娘家后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经济上的绝对安全感,与浪荡公子范柳原展开了爱情游戏,并最终在战乱中如愿的收获婚姻,最终两人选择归于安稳和平静之中。
1张爱玲的个人经历
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的确是立足于文学作品彻底的揭露封建思想对女性戕害的先驱人物,也是最早反思女性问题的女性之一。
张爱玲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栋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里。她的家室十分显赫,祖父张佩沦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的人生观、妇女观受母亲和姑姑的影响极大,张的母亲自幼接受西方教育,思想开放,是个新派女子,在法国留学时受法国自由主义和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回国后两年与丈夫离婚,独自远走英国;张爱玲的姑姑一直独身,在75岁与心爱的人结婚。母亲和姑姑一直是张的偶像和榜样,有了如此的成长环境,张爱玲的思想观念很开放。张爱玲理解中国传统女性生存的不易,所以她对女性的弱点甚至阴暗的一面,给予同情,理解和宽容。她曾说过:“我写到的那些人,他们有什么不好我都能原谅,有时候还有喜爱,就因为他们的存在,他们是真的。”她思索现代婚姻的弊病,号召女性独立,走职业妇女之路。她是追求女性解放的先驱。
2《倾城之恋》故事梗概
离婚回娘家居住的六妹白流苏,在白公馆遭人白眼和挤兑,当“离掉的那位”得肺炎死后,她因不愿为前夫奔丧与娘家矛盾激化。后经由徐太太认识了原本打算介绍给七小姐宝络的范柳原,并成功博得范的好感。她想要利用范改变自己的命运,逃离上海封建家庭的束缚,摆脱穷困日子。为了主宰自己,她奔赴香港与范会面,白流苏希望范柳原承诺她一纸婚姻而范只想让她做情妇。自私的两人在情感上精于算计,不肯冒失,生怕吃亏。具有戏剧性的是在香港保卫战爆发后,二人才甘愿在爱情里做对踏实平凡的夫妇,白流苏这时才明白:“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都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香港的没落成全了她,她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3白流苏的抗争之路
《倾城之恋》中讲述的故事最先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那时的中国混乱不堪,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继而随着白流苏赴港,故事的地点转换成香港,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香港保卫战爆发,香港由人间乐土变为残砖碎瓦。解放前的中国社会十分封建
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性主义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