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培养文言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学习相关文学常识,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现实。感悟文本今天的现实意义。
3、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的关系,领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及用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说”的文体特点,学习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从三国中刘备与千里马的故事引出课文:宋代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有这样的诗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卢”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传说骑此马则妨主。三国中,蔡瑁欲设计谋害刘备,伊籍向刘备报信,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是慌不择路走错了路,结果便来到了檀溪。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刘备在这个时候才想起的卢妨主的传说,一边疯狂地抽打着的卢一边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马的文章。
2、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预习成果展示
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指导朗读划分节奏。
2、字词学习:祗(zhī) 骈(pián)食(sì)
3、作家作品:
关于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自号昌黎先生,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时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代表作有《马说》
三、初读课文,补充理解词语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1)、重点词:
祗:只是。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是:这。
能:才能。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等:相等。
安:怎么能临:面对。
(2)、一词多义:
虽: A、故虽有名马: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 因为。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B、食不饱: 吃。
其: A、其真无马邪: 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C、食之不能尽其材: 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3)、通假字:
(1)、食马者不只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sì 同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 xiàn 同现表现出来
(3)、其真无马邪邪 yé 同耶表示疑问,吗
3、翻译课文,要做到字字落实,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
四、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