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化疗引起腹泻的原因及解决办法.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六节腹泻
正常人每天排便2〜3次或每2〜3天排便1次,粪便性质正常。腹泻患者不但大便次数增多,而且性质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甚至血性腹泻。
小肠有蠕动和分泌消化酶、电解质、水以及消化吸收等功能。结肠接受小肠的内容物,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贮存粪便,每天蠕动2〜4次,推动粪便前进。
每天约有9L液体进入小肠,其中2L来自食物,约有7L来自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和小肠液。随食物内容物的不同,这些液体可以是高渗、等渗或低渗的,但到回肠后,即变
为等渗液,以利于吸收。•般每天由空肠吸收的液体3 000〜5 000ml,回肠2 000〜 4 000ml,结肠1〇〇〇〜2 000m丨。每天排便200g左右,内含水分75%。小肠在腹腔内呈皱折状排列,肠黏膜表面形成许多绒毛和微绒毛,因此小肠黏膜的面积很大,如以微绒毛计量,约为200万cm2,所以,每天能吸收大量的液体。微绒毛中含有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可特异地消化肠内容物中的蔗糖和麦芽糖。肠黏膜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很快,据估计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有2千万〜5千万个上皮细胞更新脱落。
二、相关因素
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不同程度的腹泻发生率在75%左右,主要原因是由于抗癌药物对肠黏膜细胞的直接抑制或破坏所致,同时也与肠道继发性感染、情绪紧张等许多其他
因素有关。
:由于肠黏膜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很快,因而易遭受细胞毒抗癌药物的直接抑制或破坏,引起肠黏膜的萎缩,肠绒毛变短或剥脱,小肠吸收面积减少,黏膜完整性破坏,导致:①消化障碍,蔗糖、麦芽糖消化不充分,在肠管中发酵,引起肠胀气和肠痉挛;②吸收障碍;③分泌增加,未被消化的蔗糖、麦芽糖增加肠内容物的渗透压,导致大量细胞外
间质液体渗透到肠腔内。
腹泻的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依赖于抗癌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药次数。易引起腹泻的药物有 5-FU、MTX、Ara-C、ADM、VP-16、CPT 等。5-FU 每天剂量为 15mg/kg, 连用5天,腹泻发生率达34% -85%,剂量越高,用药次数越多,腹泻越易发生,连续数天用药比一次性用药发生率高C
另外,喜树碱类药物,包括羟基喜树碱(CPT-10)、喜树碱-ll(CPT-ll)和拓扑特肯(TOP)也常导致严重腹泻,成为其剂量限制性毒性。日本对CPT-11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5〜40mg/m2*d,连用5天,II度以上腹泻的发生率为69%;每周100mg/m2,连用3周,II度以上腹泻的发生率为41%。
CPT- 11所致的腹泻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两种类型。早发性主要与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一般症状较轻,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迟发性腹泻多在用药后2周出现,出现腹痛、水样便甚至血便等严重毒性症状。
CPT-11导致严重腹泻的土要原因是与其在体内特殊的代谢过程有关。CPT 11 主要在肝脏转化成活性型SN-38,SN-38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由胆汁排人肠管。在肠道内,经肠内细菌产生的葡萄苷酸酶的作用,产生游离SN-38,SN-38可直接作用于肠壁黏膜细胞引起黏膜损伤。葡萄苷酸转移酶的活性与腹泻程度密切相关,活性越
低,腹泻程度越重[51$]。
:除了抗癌药物直接损伤肠黏膜细胞而引起腹泻之外,同时存在的其他许多因素也可引起或加重腹泻的发生。
继发性肠道感染:化疗造成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低下,肠道正

化疗引起腹泻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875747151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