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与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131I与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一种十分常见且多发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多发于女性,目前我国女性甲亢的发病率已达2%,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其主要表现为失眠、怕热、多汗、心慌、易饥、多食、脾气暴躁、消瘦、乏力及甲状腺肿大等[1],病程长者可累及肝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还可引起低钾、低钙等症状。其治疗也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现对2007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2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131I和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于收治的92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详细病史采集、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甲亢标准。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将其随机分为131I组和他巴唑组。131I组患者48例,男12例,女36例,年龄18~64岁,平均(±)岁,病程3~18个月,平均(±)个月。食欲亢进41例,消瘦39例,怕热多汗32例,心动过速31例,性格改变26例,腹泻15例,突眼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其中轻度28例,中度18例,重度2例。他巴唑组患者44例,男11例,女33例,年龄17~63岁,平均(±)岁,病程4~16个月,平均(±)个月。食欲亢进39例,消瘦36例,怕热多汗30例,心动过速29例,性格改变22例,腹泻12例,突眼35例;甲状腺轻度肿大27例,中度16例,重度1例。所有病例均排除妊娠、严重心、肾、肝功能衰竭或活动性肺结核、甲状腺危象及甲状腺不能摄碘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身各项检查,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131I组服用Na ~ MBq/g(甲状腺组织),对一次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在3个月或6个月后再进行一次131I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把握,避免过量。
他巴唑组给予他巴唑进行治疗,起始用量一般为30mg/d,根据病情轻重对用药量进行调节(15~40mg),最大用量60mg/d,分次口服;当病情得到控制后,逐渐减量,每日维持量为5~15mg,疗程为18个月。治疗过程中药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病情、治疗效果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指标随时进行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1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及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不良反应及相关检测指标水平进行比较。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T3、T4及TSH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较为稳定;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T3、T4、TSH等指标均有所改善;无效:各项症状体征及T3、T4、TSH等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统计学处理应用PEMS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131i与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