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氨纶的概述
氨纶纤维
是以聚氨基甲酸酯为主要成分的一种嵌段共聚物制成的纤维。—简称氨纶
弹性纤维
“莱卡(Lycra )”
“尼奥纶(Neolon、日本) ”
“多拉斯坦(Dorlastan、德国) ”
发展历史
1937年由德国拜尔(Bayer)公司首先开发成功;
1958年美国杜邦公司也研制出氨纶纤维,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较快,出现高潮;
70年代由于生产技术、成本核算及聚酰胺弹力丝的影响,发展较慢;
80年代,由于加工技术的进步,进入第二个高速发展期;
第一节氨纶的概述
1989年,我国在山东烟台建成第一个氨纶生产装置;
90年代一批氨纶企业也先后投产;
2001年后中国企业全面进入,产能迅猛增加;
截至04年11月,我国氨纶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40%多。
在我国的发展
第一节氨纶的概述
氨纶纤维共有两个品种:
1、由芳香二异氰酸酯和含有羟基的聚酯链段的嵌段共聚物(简称聚酯型氨纶);
2、由芳香二异氰酸酯与含有羟基的聚醚链段的嵌段共聚物(简称聚醚型氨纶)。
品种
第一节氨纶的概述
聚酯型氨纶
第二节氨纶的生产
聚合原理
先取过量的二元醇与己二酸反应,生成相对分子量1000~5000,端基为羟基的聚酯
芳香二异氰酸酯
MDI or TDI
含-N=C=O的预聚物
扩链剂
嵌段共聚物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四氢呋喃
第二节氨纶的生产
聚醚型氨纶
开环聚合
相对分子量1500~3500的聚醚
芳香二异氰酸酯
含-N=C=O的预聚物
扩链剂
嵌段共聚物
常用的是乙二胺、丙二胺和
环己二胺
第二节氨纶的生产
纺丝
氨纶的纺丝方法
干法纺丝
湿法纺丝
熔体纺丝
反应纺丝
熔体纺丝由于一般聚氨酯在高温停留时间稍长就会发生过量交联生成凝胶,还会发生异氰酸酯逆反应,使产品物理机械性能变差,因此很少被采用。
反应纺丝也称化学纺丝,在纺丝液转化成固态纤维时,必须经过化学反应,由单体或预聚物形成高聚物的过程与成纤过程同时进行,目前世界采用该法生产氨纶占总产量的10% 左右。
湿法纺丝和腈纶湿法纺丝类似,生产氨纶较少使用
第二节氨纶的生产
纺丝
一、干法纺丝
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纺丝速度在200~600米/分,所生产的氨纶质量优良,位居首位。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第二节氨纶的生产
第十章氨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