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歌唱祖国》
课时
第1课时
总课时
1
备课人
黄苏丽
时间
教
材
分
析
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决议,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随后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表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
学
目
标
通过聆听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初步了解我国作曲家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能用准确的节奏和激昂的情绪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掌握旋律的进行———上行的音乐知识,能用指定的音和节奏编创上行旋律并演唱。
能准确听辨和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重
点
难
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提问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家都很熟悉,有关它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说一,和大家来分享。(围绕曲名、词曲作者、在什么场合听到过等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
(2)归纳并介绍。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的归纳和介绍。(参考《中华人共和国国歌》的“作品分析”)
、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讨论: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歌》是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的。
,教师介绍进行曲:进行曲(march)是一种带有行进节奏的歌曲或乐曲。雄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然后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在播放音乐过程中请学生起立,行队礼,感受庄严的气氛。)
、音乐家聂耳生平及代表作。
★特别提示:该曲特点及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将在歌曲学唱过程中,结合演唱进行分。因此,聆听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该曲的整体风格和了解音乐的相关背景。
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可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哼唱曲调。
,注意后半拍起唱及附点音符、三连音的节奏。
、分析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及表达的情感和力量。
(1)歌曲哪几个小节的音调像军号声?这句旋律主要用了哪几个音?(歌曲的引子用分解
的大调主三和弦“”和三连音节奏来构成号角式音调,情绪激昂,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2)带有“>”记号的音,在演唱时要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表现了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今天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教师可结合国内外一些形势对学生进行爱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分析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及表达的情感和力量。
(1)歌曲哪几个小节的音调像军号声?这句旋律主要用了哪几个音?(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和三连音节奏来构成号角式音调,情绪激昂,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2)带有“>”记号的音,在演唱时要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表现了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今天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教师可结合国内外一些形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危机感。)
(3)在唱这一句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起来”的音有什么不一样?(一个比一个高),力度上又是怎样的?(越来越强)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4)结合这一句的学唱,简单讲解音乐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