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白话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墨子白话今译目录导言序一亲士二修身三所染四法仪五七患六辞过七三辩八尚贤上九尚贤中十尚贤下十一尚同上十二尚同中十三尚同下十四兼爱上十五兼爱中十六兼爱下十七非攻上十八非攻中十九非攻下二十节用上二十一节用中二十二节用下二十三天志上二十四天志中二十五天志下二十六明鬼二十七非乐二十八非命上二十九非命中三十非命下三十一非儒三十二大取三十三小取三十四耕柱三十五贵义三十六公孟三十七鲁问三十八公输三十九备城门四十备高临四十一备梯四十二备水四十三备突四十四备穴四十五备蛾傅四十六迎敌祠四十七旗帜四十八号令四十九杂守附录:一、经上二、经下三、经说上四、经说下导言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从宗法贵族制向官僚地主制过渡的大变动时代。作为这种社会大变动的表现和结果,在当时涌现出许多思想主张互不相同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二:一为孔子开创的儒家,一为墨子开创的墨家。它们在战国时期并称为当世的显学。《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子名翟,鲁国人。生卒年具体不详。但从历史文献来看,我们可以断定,墨家的产生当在儒家之后。据《淮南子·要略》之说,墨子原为儒门弟子,后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创一对立的学派: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由此看来,墨家学说乃是墨子对儒家学说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墨子》一书确实不难看到,墨家学派对儒家从周代贵族社会继承下来的礼乐等文化形式进行了大量的攻击,如《墨子》书的《节葬》、《节用》、《非乐》、《非儒》等,都可以说是直接针对儒家学说而发。因此,《淮南子》的论断并非无稽之谈。当然,应当指出的是,《淮南子》的作者把墨家学说的兴起归之为夏政的复活,则有失于简单。诚然,在《墨子》书中,夏禹被塑造成一位与儒家所宣传的礼乐文化背道而驰的古代圣王。但是,这个形象并不是古代历史的客观反映,而主要是墨家理想的象征。墨家要借助夏禹来压服儒家所声称的祖师爷文王、周公。事实上,在《墨子》书中,夏禹、商汤、文王都是被列为古代圣王的人物,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因此,与《汉书·艺文志》的百家出于王官说一样,《淮南子》的墨家“用夏政”说也是一种想当然的皮相之见。墨家作为一个与儒家对立的新生学术政治团体而出现在儒家声势浩大之时,它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获得了与儒家平分秋色、甚至后来居上的地位,这用复古说恐怕是无法解释的。墨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所谓显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队伍壮观,声威显赫,一是仕途通达,君主信任。而要做到这两点,它就必须让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可以从它的学说中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和历史前进的方向达到一致。墨家之所以能够在战国前期异军突起,其原因即是它比儒家更能抓住战国初期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一些儒家所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从而引起了当时自君主到庶民等阶层的强烈兴趣。儒家诞生的春秋时代,官僚地主制与宗法贵族制两种新旧社会制度的交替尚处于一种潜在的温和状态。宗法贵族集团仍处于社会的统治地位。因此,作为新生社会力量的代表,孔子的思想虽然已超越宗法贵族时代而进入到官僚地主时代,但孔子的新思想却依然披着贵族社会旧文化的外衣。他希望通过对贵族文化进行输血式的改造而促成社会制度的变革。这样一来,孔子的思想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温情主义和维新主义的色彩。一方面,孔子虽然主张贤人政治和平民参政,但他并不想冲击贵族阶级的既得利益,仍希望“贵可以守其业”;另一方面,孔子虽然以新的社会理想对神、礼、德等贵族文化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超越和改造,但他并没有提出一套全新的政治方案,他所追求的有道之世乃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而且,由于孔子把道德价值强调到独一无二的至高地位,将理想的实现寄希望于执政者的道德自律,这就使他的思想又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孔子去世以后,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潜在状态突然被打破。在先后左右着春秋时代的政治局势的齐、晋两个大国,代表新兴的官僚地主社会方向的田氏与韩、赵、魏三家分别取代原先由周天子所分封的齐、晋诸侯而建立了新的政权。在春秋时代尚处于统治地位的传统宗法贵族文化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孔子死后百余年间的这种历史剧变曾有一精彩概括: 自《左传》之终以至此(指周显王三十年),凡一百三十三年,史文阙佚,考古者为之茫昧。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集释》卷十三) 总之,进入战国时代以后,周代贵族社会的各种制度全部被破坏。在这

墨子白话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650 KB
  • 时间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