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夺汉主讲:黄培贤、李家铭王莽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目录一、王莽为人及对其历史评价二、王莽夺汉社会背景及其原因三、王莽改制的内容四、王莽改制失败原因王莽为人及其历史评价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祖籍龙山镇平陵城古址,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礼经》。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王莽的历史评价王莽的土地国有和放免奴婢的努力,使他得到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者”这一错置时代的称号。——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他的失败是因为这样的人过早地在中国出现。王莽是社会主义者、空想家和无私的统治者。——胡适《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莽》,岁比不登,仓廪空虚,百姓饥馑,流漓道路,疫疾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汉书·薛宣传》):“王莽代汉:一场读书人发起的“全民大选”在高层官员中,支持给王莽加九锡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达九百零二人,几乎占了全部。“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百姓普遍对刘氏子孙失去信心,、辟雍,扩太学王莽改制失败原因天凤四年(公元十七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莽叫百姓煮草根为酩以代粮,无效,饥民起而暴乱,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莽军相继败于赤眉及绿林军,在昆阳之战以四十余万军不敌万余兵力的刘秀,莽自此而衰。在公元二三年,地皇四年,莽率群臣至南郊,举行哭天大典,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但绿林军另一支劲旅起事军仍攻入长安,城中少年向应,攻入渐台,商人杜吴杀了王莽,校尉公宾斩其首,起事军将首级悬于宛市之中,莽死。新朝覆灭。原因: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矛盾激化政令多变更西汉末年社会问题仍然存在
王莽夺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