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原始人类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段玉裁认为八卦“即文字之肇端“。刘师培:“大约《易经》六十四...古汉语文字学起初,原始人类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段玉裁认为八卦“即文字之肇端“。刘师培:“大约《易经》六十四...起初,原始人类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段玉裁认为八卦“即文字之肇端“。刘师培:“大约《易经》六十四...古汉语文字学张珊珊第一部分:试题分析一、题型介绍本次考试共设以下几种题型: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解释术语(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将下列著者名与书名连线(共7分)简述题(共19分)简述题(共20分)指出下列汉字的部首及其本义(共10字,每字2分,共20分)重点难点汉字的演化过程(对各种古文字的基本了解)六书与汉字的结构第二部分:内容精讲导论(一):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是人类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起初,原始人类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段玉裁认为八卦“即文字之肇端“。刘师培:“大约《易经》六十四卦,为文字之祖矣。”黄侃也持是说。:许慎《说文解字·叙》:“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二)汉字的性质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可分为三类:表意字:日、出、林等;表音字:自、我、西、南等;表音兼表意字:琀、娶、婚等。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由于形声字所占比例较大,根据量度质变的认识原则,我们称汉字是意音文字也是可以的。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形体自汉字产生起一直都处于变化之中,就是在汉字形成体系后,也先后出现了九种字体。字体变化的实质是笔势(笔划的形态)和字形的变化。总的来说,古文字阶段自商至秦,历经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小篆五种字体;今文字阶段自汉至今,有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四种字体。即两类九体。(一)古文字简介古文字是秦及秦以前的的各种文字的总称,对“今文字”而言,一般包括甲骨文、殷周金文、战国文字和小篆。传统观点不包括小篆,今人多以为应包括小篆,甚至包括先秦的隶书。古文字的共同特点是以象形、表意为构字基础,字形接近客观事物,象形色彩浓厚,结构随意,笔顺繁复,没有形成点画。甲骨文甲骨文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汉字。又叫甲骨卜辞或殷墟书契。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商都遗址)发现了距今3300年前殷王朝的历史档案。内容涉及祭祀、征伐、王事、天时、年成等。有字计4500个左右。用刀刻写,笔画瘦细,以方笔为主,棱角分明,粗细大小不一,有异体和合文现象。以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为主。(有少数形声字)甲骨文的特点:甲、从构形的角度看,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字已经全部具备,其中以象形、会意为主。此外,假借情况十分普遍。乙、尚保留着早期文字的特征,图画意味浓。每个字都像是用线条勾勒出来的“简笔划”或“写意画”,形象逼真,一望便知其所表示的事物。丙、形体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笔划可繁可简,构件部位随意、选择自由、多少无碍,故异体字很多。丁、合文较多。所谓合文是指将几个字合写成一体,形似一个字,但认读时仍当作几个字对待。甲骨文中的合文多数出现在数目字中或殷商先公先王的庙号中。戊、笔划多为细瘦的直笔。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写在坚硬的甲骨上,所以线条瘦硬,多为直笔,转弯的地方也都是硬角。殷周金文金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金文包括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铜器铭文,狭义的金文仅指西周时期的铜器铭文。由于金文多数出现在钟鼎彝器上,铸造钟鼎彝器的材料是吉金(上好的金属叫吉金,主要指青铜),所以金文又有“钟鼎文”、“彝器文字”和“吉金文字”之称。殷商时代的青铜器有文字的是少数,而且字数不多,没有超过50字的。西周是金文的鼎盛时期,无论是铭文的量还是铭文的字数都较多,不少铭文都在一百字以上,例如西周初康王时期的大盂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就有291字,西周末宣王时期的毛公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则多达497字,是目前所见最长的铭文。西周金文的形体结构特点:甲、笔划丰满粗壮,多用肥笔和曲笔。字形长圆,庄严厚重。行款多直书左行,排列整齐。乙、新的象形字很少出现,原有象形字的象形色彩开始减弱,趋向线条化和符号化。形声字大量增加,一些字如“走、言、金、厂”等作为部首被使用。丙、书写日趋规范,偏旁逐渐定型,异体字减少。如“彳”旁基本处于字的左方,辵旁基本处于字的左下方。丁、合文大量减少,比甲骨文少得多,
古汉语文字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