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霜霉病是温室黄瓜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黄瓜、南瓜、丝瓜等瓜类蔬菜的叶片,其发生流行条件是:温度18℃~22℃,湿度90%以上,叶面结露有利于病菌浸染。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一般在5月初。此期外界气温逐渐回升,棚室内外温差缩小,夜间降温慢,室内维持20℃左右的时间长,加之黄瓜生长量大浇水次数增多,如不能及时通风换气,则为霜霉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适宜的温湿条件。发病时一般下部老叶先受害,以后向上蔓延扩展。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呈淡黄色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而呈四方形或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以后病斑愈合成大斑。发病严重时,全叶呈黄褐色干枯,最后导致植株干枯早死,缩短收瓜期,严重影响黄瓜产量,损失可达20%~60%。因此,应切实加强防治。一、发病规律一般年份4~5月和9~10月为该病的盛发期,秋植瓜发病重于春植瓜,病菌(孢子囊)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不断重复侵染,无明显越冬期。当发生中心病株后,在气温16~22℃、湿度85%以上,及雨日多和露重的气候条件下,病害迅速流行,一般15~20天后可普遍发病。但在干旱或气温30℃以上的气候条件下,病害发展受限制,发病较轻。如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或过度密植,用水不当,长期积水,瓜园荫蔽,则容易诱发该病。二、: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保护地可供选择的品种有:中农7号、中农12号、中农202、中农203等。2)培育无病壮苗:育苗房与生产温室或大棚隔离,避免苗期感染。种子要进行50摄氏度温水浸种消毒,播种盘要用消过毒的营养土。苗期管理注意防害保湿,湿度控制在60%以下,瓜苗只要不结露就难以发病。发现零星病株要及时拨出,定植时要严格淘汰弱苗。3)保护地内高温闷棚:在设施闲置期,密闭一周左右,使棚内温度达到60摄氏度,可杀死病菌。闷棚——深翻土——再闷棚,重复几次,可彻底消灭菌源。4)合理施肥、科学浇水:黄瓜生育期长需肥量大,特别是基肥,每300m2温棚需腐熟的有机肥5m3以上,整地时,施足混匀堆沤的农家肥和磷钾肥。浇水时随水追施适量速效性肥料,适当增施P、K肥,瓜秧较弱或叶色浅淡应追施叶面肥,结合喷药每桶加入100g葡萄糖和“金诺丰”等叶面肥,能明显提高抗病力。同时适时补充C02也是增强植株抗病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做法是在每个大棚内放6-8个距地面1m高的塑料桶,桶内放1/3桶量的稀硫酸,每天上午投放一定量的碳酸氢铵,多云天少施或不施。加强肥水管理、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徒长,提高磷钾肥利用率或增施磷钾肥强根壮棵,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可随水冲施“金诺丰”、生物钾硫酸钾复合肥等。5)清洁田园:每隔一周清除大棚或温室等设施内的杂草,摘除病叶。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所有的蔬菜残余植株、叶片及杂草,除去病菌的一切寄主,扫净其滋生场所,减少或消灭菌源。2、生态防治:1)选用无滴膜可减少保护地内的湿度,改善光照条件,从而达到防治效果。2)挂反光幕:在温室脊柱北侧张挂反光幕,可以增强光照,提高温度,降低湿度(一般气温可提高1摄氏度至2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降低3%至4%)。3)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冬天应减少浇水次数,切忌大水漫灌,所以,用地膜覆盖,最好采用膜下软管滴灌,管道暗浇、渗灌等灌溉技术,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又能提高土壤温度。4)及时调节室内温、湿度:早晨放风1小时,排出浊湿气后闭棚。
越冬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