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真的是最高境界吗?——我看小学信息技术中的“自学”方法山东庄学区贾小芳关键词:学生自学教材小组合作摘要:伟大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为了不教而教。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如何实现“为了不教而教”的教学境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疑是通往这一境界的一条捷径。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演示、示范操作,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教材、借助自学小贴士等媒介,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间的小组合作、经验交流等方式,逐渐地做到会学、要学,从而掌握自学的方法、体验自学的过程、品尝自学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曾经深刻的烙印在每一位教师的头脑中,可是,“授人以渔”真的是最高境界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猎人带着三个儿子打猎,回家的路上,父亲问了个奇怪的问题:“如果有两样东西——众多的猎物和这把猎枪摆在面前,你们会选择哪种?”老三的回答最干脆:“我要猎物。”老大说:“我要猎枪。”老二沉默不语,父亲好奇:“你呢?什么也不想要?”老二回答:“是的!我什么也不要!”父亲又问:“为什么呢?”老二想了想说:“我就想天天陪在父亲身边,看你打猎。”十几年后,老大成了平庸的猎手,老二成了比父亲更出色的猎手,而老三要靠老二的资助生活。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不教而教,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学习,比用知识把他们灌饱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更为重要。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朝阳学科,她酷似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不管是三年级初学者,还是六年级的大学生,都对她“情有独钟”。而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分享成功的喜悦又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催化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一、夯实双基,渗透自学意识《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由此可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考察一节课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标准。只有学生蹬在了“双基”的台阶上,才具备迈向自学的基础。(一)教师示范很重要(化整为零——分布操作)如果猎人不是每天都带着三个儿子打猎,二儿子怎么能成为比父亲更出色的猎手?一节课上,教师的示范操作很重要,尤其对于中年级学生更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初步向学生渗透操作步骤,为自学打基础。三年级第一次操作课《认识鼠标》中的拖动鼠标操作示范,我是这样做的:请大家睁圆你的小眼睛仔细看,第一步,把鼠标挪到“我的电脑”这个小图标上;第二步,用食指按住左键,不能松手,整个手掌用力挪动鼠标的位置。大家看到什么变化了?(学生答:我的电脑换位置了!)第三步,挪动到你想要放的位置后,抬起食指,操作完毕,这三步就叫拖动。我们大家一起边说步骤,边拖动“我的电脑”这个图标,好不好?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三年级初次接触电脑,对鼠标的操作更是有些“胆战心惊”,而有序的一、二、三,能将繁琐、迅速的教师示范化整为零,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慢慢接受,降低了操作的难度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分步自学奠定了基础。(二)学生操作试着提炼(抛砖引玉——过渡衔接)来源于学生自己归纳的东西往往给学生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必要的学生示范不仅可以反馈出多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还可以起到
授人以渔真的是最高境界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