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是城市支持农村,...
着力抓好村庄整治
要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是城市支持农村,...
要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是城市支持农村,...
着力抓好村庄整治彻底改变村容村貌
林树枝
农村就地现代化也是城市化的一种模式,本文认为通过着力抓好村庄整治,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以及通过拆村并点、异地脱贫,可大大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村庄整治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乡风文明的载体,村庄整治还是一项使农村资产增值、使农民收入提高的富民工程。抓好村庄整治,将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城市化的健康推进。
一、现状落后基础薄弱
厦门现有的建制镇,数量较多,建镇标准偏低。除个别重点镇外,大多规模偏小,人气不旺,
无法形成集聚和辐射效应。村镇建设缺乏区域性规划作指导,无限制地自由蔓延。许多镇区依马路而建,一条路,两层皮,十里长街;建设用地占用多,基础设施难于集中配套,普遍存在噪声、尘土、垃圾和环境污染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掀起了新一轮的住宅建设热潮,在发达的村落,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在旧宅的附近盖有新宅。许多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后,相互攀比,在有限的宅基地上多次翻建住宅。但因村庄规划跟不上建设的步伐,或因管理不到位,大部分农村住宅长期处在散漫无序的自发建造状态,布局杂乱无章,建筑形式和建筑立面缺乏统一和谐的设计,生产生活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违章建房、未批先建和少批多建等违法违规行为表现突出,“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普遍,与特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以及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相比,目前厦门市村庄和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仍不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薄弱,不少村镇的环境仍然脏、乱、差,与现代化的城区极不协调。
二、政府推动成效明显
目前,全国正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高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都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精神,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加快推进农村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本市从1999年起每年投入2000万元村镇规划建设补助资金用于全市村镇建设,结合区划调整和总体规划调整,加强对重点镇、中心镇、试点村以及其它村镇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并加大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此同时,还实施了农村“同发展、共富裕”工程、开展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通行政村道路硬质化、村村通有线电视等一系列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厦门市委、市
着力抓好村庄整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