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0 引言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土地利用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增长需求与限制土地利用有效供给的生态、经济、社会诸要素间的矛盾关系[1]。目前国内外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研究在地域范围上主要集中在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型集约用地评价指标研究涉及不多,也很不系统。
    土地利用是人们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功能,围绕一定的目的,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改造,其本质体现为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组织协调人地关系及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寻求和选择土地资源的最佳开发利用目标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结构功能,以期达到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1. 1 指标选取原则
    1. 1. 1 前瞻性、系统性原则
    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广义上说包括以下内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土地布局的紧凑化、土地利用功能的综合化、土地产出的高效化等方面[2]。因此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符合新观念、新思路、新发展的设计,具有前瞻性,要求评价结果对土地利用决策起到指导性作用。同时,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所建指标体系要统筹考虑各个方面的系统功能。
    1. 1. 2 资源环境适宜性原则
    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既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因此,在制订具体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发展规律,在区域环境和资源容量限制下安排土地的集约利用,并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社会约束力的土地利用伦理观念相一致。
    1. 1. 3 可量测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考虑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选取的评价因子要有相对稳定和可靠的数据来源渠道,应能在相关权威机关提供的资料或通过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直接获取这些指标可量化分析与评价。指标计算尽量以定量计算为主,体现科学性,但必要时也可对个别难以定量的指标进行定性分析,以利于操作,减少随意性。
    1. 1. 4 科学发展观导向原则
    以前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多注重物资和资本的集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区域土地利用不再以追求最大物资产出为唯一目标,因此,区域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也应该关注区域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建立起系统的评价体系。
    1. 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节约和集约用地内涵界定为基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合法、高效为出发点。设计指标体系一方面要反映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共性(区域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体现区域范围内不同分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分区节约和集约利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和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分地类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3-4]。
    在具体指标评价体系设计时需要满足层次性要求,应包括目标层次、准则层次、措施评价层次等。如对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就可以定量计算出每一个指标在土地集约利用中的重要性,以达到评价定性和定量的目的。
    1. 3 节约与集约用地评价指标
    1. 3. 1 区域节约与集约用地评价指标
    土地集约利用从资金集约度、技术集约度和人口集约度等层面分析和评价[5]。区域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整个区域综合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作为评价对象,侧重从区域整体用地布局、用地结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以及土地利用合理性等方面,评价土地总体的使用效率和潜力。根据中国目前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和土地集约利用目标体系,同时兼顾指标数据获取渠道因素,可考虑构建以下评价指标体系[6](表1)。
    表1 区域节约与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
    Tab. 1 Region-based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assessment of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目标层A 准则层B 评价指标层C 指标说明
人均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人口总数量
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城镇人口总数量
土地集约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农村居民点面积/农村居民点人口总数量
土地利用强度单位GDP交通用地交通用地总面积/GDP
节约 B1 单位GDP水利设施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GDP
与集
约利土地闲置率闲置土地面积/建设用地总面
用综土地集约利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土地面积
合指用投入B2 土地开发整理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ongmengguoji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