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之音—小提琴协奏曲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潮阳区第一中学
协奏曲:由一种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体裁(也有以人声与乐队协同演出声乐协奏曲)。它的特点是充分表现独奏乐器的鲜明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乐器分类: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也可分为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古典音乐乃至现在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是由弦乐声部来演奏。可见,柔美、动听是所有弦乐器的共同特点。弦乐器的音色统一,有多层次的表现力,合奏时澎湃激昂,独奏时温柔婉约;又因为丰富多变的弓法而具有灵动的色彩。
弦乐器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紧张的弦线振动发音,故发音音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弦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
弦乐器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弓拉弦鸣乐器和弹拨弦鸣乐器。弓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低音提琴等。弹拨:竖琴、吉他、电吉他、二胡、筝、古琴、琵琶等。
小提琴介绍:
结构组成
琴身(琴头、琴颈、指板、共鸣箱)
琴弦系统
琴弓
使用材质
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
金属丝(四根)
马尾
乐器特色
属提琴族乐器中的高音乐器,艺术表现力丰富、音色优美、表达含蓄、变化多端,具有歌唱般的魅力。
小提琴常在室内乐和小品中用于独奏,近年来,小提琴又成为当代流行乐和爵士乐的当家乐器之一。周星驰也将小提琴的音乐运用到他的电影中去了——《功夫》。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
《粱祝》简介
作者是何占豪、陈钢,在1959年创作《粱祝》时,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二年纪学生,现在两人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碟的情感与意境。
全曲大概26分钟,首先5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10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与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10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碟,可说是整曲的再现。
(一)
呈示部
1、
引子(春景)
2、
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
3、
副部
①
第一插部(三载共窗)
②
第二插部(共读共玩)
③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二)
展开部
抗婚
楼台会
哭灵、控诉、投坟
(三)
再现部
化碟
全曲分析:
(一)
呈示部
1、
引子(春景)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以此来揭开序幕,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江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2、
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
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曲的核心音调。
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中段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而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3、
副部
①
第一插部(三载共窗)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②
第二插部(共读共玩)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③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
(二)
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
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
楼台会: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把梁祝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投坟:和声、配器等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
情感之音—小提琴协奏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